第07版:党 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景东县文录村:党群携手修通“富民路”

施工队在修路。 本报通讯员 田黛 摄

近年来,景东彝族自治县文龙镇将文录村村组道路硬化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用实干打通民生堵点、激活发展动能,让一条条“民心路”变成了乡村振兴的“加速道”。

“修路要占地、要砍树,刚开始不少村民想不通。”文录村党总支书记回忆道。面对征地协调、作物补偿等老大难问题,村党总支主动扛起责任,支委成员分片包联240余户村民,白天田间地头算“经济账”,晚上火塘边讲“发展理”,3天内就让全体村民签下同意书,突破“征地难”瓶颈。

修路资金缺口大,文录村用活“政府补一点、村民出一点、社会帮一点”筹措模式。村党总支发出倡议后,村民们纷纷响应,主动投工投劳、自愿让出菜地果树、无偿提供石材……多元化的资金物资保障,让5.71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为让群众放心,村党总支邀请退休党员、村里能人组建“修路监督理事会”,从材料进场到路面浇筑全程把关,严格的监督让工程质量全程可控。

施工期间,道路沿线3个党支部迅速成立“党员先锋队”,10名党员轮班值守。老党员张尔泽带病盯现场,确保材料质量;年轻党员李文良主动协调机械;女党员联合妇女同志们组成“后勤服务队”,每天为施工队送水送饭。

如今,文录村的水泥路不仅连起了家家户户,更串联起产业发展的“黄金线”。道路硬化后,文录村的产业版图被重新激活,600亩基本农田、3000亩茶园、1800亩核桃林及5个生猪养殖合作社串联成面。

以前茶商嫌路远不来,现在车直接开到茶园。道路贯通后,全村农产品销售周期缩短5至7天,户均年增收达8000余元。

本报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田黛 梁宏伟

  • 楚雄高新区:党建链赋能产业链

  • 凤梨丰收 实现“四赢”

  • 联农带农 强村富民

  • 景东县文录村:党群携手修通“富民路”

  • 报头

  • 石林县:“人才超市”为人参果产业蓄智汇力

  • 镇雄县:外卖骑手成为基层治理新力量

  • 支部建在工地上 党旗插在节点处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