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琳 赵名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在加强基础学科建设中强化对学生的思政引领,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地方教育工作部署,积极探索搭建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与思政教育融合新路径,形成“四个坚持”的协同育人机制。
构建基础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建促发展。要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核心动力,落实“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在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由高校学院党委牵头制定提升方案和各项配套设施,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二是一体化推进学生党支部、团学组织、班集体活动共同开展。三是构建“基层党组织—团组织—班级”的链条式思政教育体系,充分链接基层党支部、党员先锋、团组织干部、学生干部和青年学生,通过“理学青年说”“小班辅导”“每周一题”“青春茶话会”等形式发挥教师党支部与本科生党支部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邀请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等教师党员为新生讲授入党启蒙教育。通过党团共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构建基础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要坚持教工加学工,教学联动齐发力。一是要选优配齐各类导师,发挥专任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作用。要以建立班导师、学业导师、企业导师等为抓手,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学工四支力量同向同行。形成本科生导师抓“点”、班导师抓“线”、辅导员抓“面”、学工系统和教学系统抓“体”的“点、线、面、体”一体化班级建设体系。二要定期召开专项会议,在互相交流中加深学情认知。学院党委书记可为新生讲授以“数韵青春”为主题的大学数学“启航公开课”,帮助新生理解大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开展数学学习;以学期为单位,定期开展由全体院领导、各系部中心主任、各专业负责人、班导师代表和全体辅导员参与的学情分析会,研讨各公共基础课教学与考试情况、本学院学生学期情况。
构建基础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要坚持理论加实践,知行合一见成效。学院要积极为学生搭建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社会的全方位科研竞赛平台,依托“数模大讲堂”“每周一题”等科创活动,联动本科生导师和专业负责人组建学生团队参加大学生数模竞赛、数学竞赛等数理学科品牌赛事,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激发青年挺膺担当。
构建基础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要坚持线上加线下,站稳教育主阵地。学院要坚持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和网络新阵地,实行“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一是线下可进行公共基础课程质量提升计划,开展“数理文化节”,融合基础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二是线上可建强宣传阵地,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持续推出“理学教师说”“研途有理”“职场有理”等学习专栏,展示青春风采,引导学生见贤思齐,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
基础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协同育人目标的重要路径。以课程为依托,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度挖掘基础课程中已有的以及潜在的德育元素,通过“党建带团建、教工加学工、理论加实践、线上加线下”的协同育人模式,将德育内容全方位、全过程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在校大学生入伍士兵国防信念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4SKJD09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