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芳 马志坚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近年来,临沧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紧密围绕重大战略任务,立足边疆实际,以沧源县班洪乡“三好”边境党校示范创建为重点,全力推动基层党校建设,切实打通边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最后一公里”。为充分发挥好基层党校的重要作用,沧源从多个维度精准发力,努力为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把牢政治定位,精准谋划“教之内容”。基层党校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教学与科研严格遵循党性原则和党的政治路线。以建设基层党员干部党性锤炼重要阵地、红色教育思想高地、实作实训实践基地为清晰定位,有机结合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红色教育与履职能力培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度挖掘班洪抗英遗址碑、班洪抗英纪念馆等本土红色资源,突出地方实践经验和特色亮点,精心打造本土特色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教育引导参训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充分彰显基层党校强化政治引领的时代担当。
聚焦培训实效,精心设计“教之方法”。按照“承接乡外班次”“承接现场教学”“自主承接办班”三种模式,以创新思维构建“立体式”教学课堂,显著增强培训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打造“互动式”课堂,邀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老支书们与学员访谈,让学员沉浸式感受阿佤山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变,从而筑牢维护边疆稳定的思想防线;打造“沉浸式”课堂,融入情景式、案例式教学,通过“讲、演、读、听、唱”等形式,再现革命先烈事迹,解读革命遗址历史,抒发阿佤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决心;打造“感召式”课堂,将培训延伸至班洪抗英遗址等现场,开展“红色边关行”活动,让学员体验巡边护边的艰辛,进而深化“请党放心、强边有我”的实践自觉;打造“实训式”课堂,围绕边疆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邀请专家学者、基层干部、致富能手进行田间授课、实操教学,着力培育“田秀才”“土专家”。
整合师资力量,全面落实“教之主体”。针对乡镇党校师资不足的问题,通过“三个一批”工程整合资源,建立办学结对联动机制。探索“1+1+N”的机制,由市委党校、县委党校挂包联系班洪党校,班洪党校与毗邻5个乡镇党校结对共建,实行“主要师资+兼职师资+优秀解说”的配备模式。组建以市、县党校教师和乡党委班子成员为骨干,吸纳专家学者、老支书、致富能手、“土专家”的师资队伍,重点班次邀请省内外专家授课;选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老支书、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各级“云岭先锋讲师”等担任兼职教师;培养综合素质高、基层情况熟的优秀解说员和跟班管理员,形成市、县党校一体化共建、资源共享的联动办学格局。
坚持高位推动,制度保障“教之成效”。始终坚持党委办党校的原则,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由班洪乡党委书记兼任校长、校委会主任,党委班子成员兼任校委会委员,设立办公室、培训部、教研室、总务室等内设机构,定期专题研究党校建设,审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学,编写《党校内部管理手册》,以制度管人管事。乡党委承担主体责任,多渠道整合财政预算、党费补助等资金投入建设和办学,按照“功能整合、因地制宜、规范节俭”的原则,对党校综合楼进行改造提升,整合住宿、教学、研讨等功能于一体;同时盘活图书室、篮球场、政府食堂等现有资源,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作者分别系中共临沧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教授、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