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调查研究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推动云南水利建设朝着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吴连才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时代以来,云南农业水利建设取得不错成就,为绿色发展夯实了基础。新征程上,云南水利建设要朝着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努力完成水利现代化转型的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因此,新征程上,云南农业水利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加强现有水利设施的升级改造。云南农业水利以中小水利设施为主,大多建在平地或高山之间,每年雨季时,容易带来淤塞沟渠、填平坝塘、抬高水库水位等问题。整体上来看,云南水利设施存储的总水量有限,并且在逐年减少。一旦遇到如2008年、2009年这样的严重干旱时期,就会出现较大自然灾害。为应对这些潜在的灾害,有必要对现有农业水利设施进行清淤、加固甚至扩容等,以现代科技手段和建筑技术改造、升级传统水利设施。

开展现代化农业水利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国强需要农业强,农业强必须水利强,水利要强必须走现代化的农业水利发展之路。云南作为多山地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水利,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走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水利发展之路。第一,云南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差异较大。进行跨区域调水、建设惠泽全省区域的农业水网势在必行,需要进行科学规划、施工和统筹协调。第二,云南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美誉。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高山流水优势,修建水渠,将山上的水资源引入田地间,惠泽农业,为云南山地农业打牢发展基础。第三,对于坝区现有水利工程除改造升级既有设施外,对部分适合新建水库、坝塘、引水沟渠的地方,要新建水利设施使云南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保障云南农业高质量发展。第四,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跨时空、跨区域调水。引导水资源上山滋润云南山地农业,只有水利设施建好了,绿水才能上山,绿水青山才能更好地变成金山银山。

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展节水农业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世界发展来看,滴灌技术、大棚技术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水资源的节约有一定帮助。对云南这个季节性干旱比较明显的地区来说,推广滴灌农业无疑是节约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技术可以改变云南农业发展的区域性、季节性缺水问题。此外,要加强储水设施建设,解决调节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的问题。将雨季泛滥的水资源贮存到水窖、坝塘、水库等“五小水利工程”当中,到旱季的时候可以就近汲取使用,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这样既可以避免珍贵的水资源在雨季白白流失,又可以避免旱季用水时求水无门,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留意水利工程的景观设计,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在进行水利设施设计修建的过程中,要以系统眼光来思考和设计水利设施,不仅要将水利工程当作保障农业发展的一种手段,还要将其看成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随着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局部性旅游方式不断发展,水利设施作为农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农村生态景观,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都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的过程当中,要从整个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水利设施的布局和修建,使水利设施的多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乡村振兴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本文系2025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习近平治水思路的云南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K2025YB32)的研究成果]

  • 报头

  • 云南省“十五五”规划编制需要突出的特点

  • 推动基层党校建设为边疆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 努力开启大滇西文旅的崭新篇章

  • 推动云南水利建设朝着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