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忆
近年来,新媒体蓬勃发展,影视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成为重要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在这一重要精神指引下,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构筑起数字传播矩阵,电视剧的热播可让边陲古镇一夜成名,生活Vlog的分享可让小众景点成为打卡地标,催生出“影视+文旅”的全新产业生态。利用短视频的碎片化叙事,可打破传统影视的时空限制;利用直播的即时互动,可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体验者;利用大数据算法推荐,可精准链接用户需求和兴趣爱好,将影视打造为文旅资源的“数字说明书”,用故事化表达激活地域的文化记忆。影视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繁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产品。在影视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是实现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均有独特的发展历史、民风民俗、文化艺术等元素,这些元素是打造特色产品的重要基础。对此,其一,可解构影视中的文化锚点。系统梳理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文化元素,包括建筑形制、民族仪式、饮食文化等,将其从屏幕符号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实际载体。还可挖掘影视故事背后的地域文脉,如电视剧《琅琊榜》中蕴含的江南地区山水灵秀与人文荟萃的地域特质、《觉醒年代》中体现的上海石库门红色历史等。其二,开发“文化叙事性”旅游线路。以影视剧情为线索,有效串联各个地域文化节点,根据不同影视作品,立足相关文化主题,开发特色旅游线路。例如,围绕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结合影视作品中的博物馆、革命纪念馆、伟人故居等,开发红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观看作品和旅游打卡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以文化内涵为核心,让观众从“看故事”升级到“品文化”,实现地域文化的活态传承和产业价值的有效发挥。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新媒体时代,游客对“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品质需求日益提高,推动影视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需要提高旅游景点配套设施的系统性,提高服务质量,在新媒体传播的“瞬时流量”和文化文旅的“长效运营”之间找到平衡。其一,建立动态交通疏导机制。为解决影视引流带来的短时客流高峰问题,可以借鉴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潮汐车道”模式,建立智能交通指导屏幕,实时显示停车场余位,缓解核心景区拥堵问题。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虚拟停车场,制作微信小程序,对景点周边企业、社区停车位进行整合,为游客提供提前预约、导航指引服务。其二,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闭环。开设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嵌入“影视文旅服务包”,提供实时人流热力图、剧中场景导航、临时活动预约、一键投诉上报等多种功能,让游客获得精准、优质的旅游体验。其三,培育“文化型服务”人才队伍。将影视剧情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设立“角色化讲解员”,开展沉浸式讲解。将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深深根植于地域文化土壤,实现影视文旅从“网红打卡”到“长红运营”的跨越,让游客触摸到真实可感的文化温度。
创新双方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新媒体背景下,影视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能够为观众带来丰富精彩的文化体验,还可以推动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让文化的魅力在影视与文旅的交融中得以充分展现。创新双方合作模式,其一,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影视公司与文旅企业要加强沟通合作,建立伙伴关系。在影视作品策划阶段,文旅企业可以提供取景地资源;在影视作品拍摄阶段,影视公司可加强对当地文旅资源的宣传和推广。除此之外,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对影视文旅合作项目提供补贴、税收优惠,有效整合资源,协同推进产业融合。其二,要协同开发文化品牌项目。结合影视IP,开发主题体验项目,设计互动活动,如剧本杀、角色扮演、影视同款美食制作等,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还可以开发文创产品、地域特色商品等,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景区实体店同步销售,延伸消费场景。其三,要利用数据驱动实现精准运营。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用户年龄、地域、兴趣标签等建立新媒体用户画像,定期向其推送影视文旅内容,增强游客黏性。
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展宣传渠道。在算法推荐、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下,新媒体技术正以破圈之势重构影视文旅里的传播逻辑。创新宣传渠道,从“单向输出”转为“沉浸式交互”,有助于推动影视文化与文旅产业从流量耦合迈向深度融合。一方面,可以借助短视频与直播创新传播引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碎片化、强视觉的特点,已成为影视文旅宣传的“黄金入口”,其可利用智能算法精准匹配用户兴趣,将影视剧中的文旅场景切割成多个高光片段,带动相关话题的播放量。还可以发挥直播平台作用,让“云旅游”与“云追剧”实时联动。例如,《我的阿勒泰》剧组在雪山牧场直播放羊、挤奶等场景,同步售卖剧中同款奶制品与旅游套票,形成了“屏幕种草—及时转化”的闭环。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社交平台激活传播生态。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具有强大的互动性,通过“影视文旅打卡挑战”,可建立新的流量密码。例如,电视剧《繁花》播出时,上海市文旅局联合剧组共同发起“寻找剧中老上海”相关话题,用户带话题上传外滩夜景、美食图片、个人笔记等,即可兑换景区优惠券,有力带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
新媒体浪潮奔涌向前,影视文化与文旅产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流量叠加,而是一场文化生命力的双向赋能。要以文化内涵为根、以创新合作为脉、以新媒体技术为翼,构建影视与文旅共生共荣的生态闭环,让影视剧更好地成为文旅目的地的“数字名片”。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本文系新媒体传播的影视文旅全链条开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20022025006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