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传统新韵

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与国际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李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春节作为中华文化赓续的重要节点,既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近年来以“西安年·最中国”节庆活动为载体,通过短视频这一新型传播形态,成功探索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国际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符号共同体:文化基因的共享性转化。“西安年”文化符号的挖掘,深度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促进了物质符号的媒介化重构。在大唐不夜城场景中,用3D投影技术让李白诗句在仿唐建筑立面上流动展演,使静态遗产转化为动态文化剧场;将数字光影技术与经典唐诗相融合,打造梦回大唐的诗意长安,形成“建筑肌理—光影叙事—文化空间”的复合传播场景;西安城墙新春灯会通过“AR+非遗”模式,游客扫描“AR游灯会”App指定的识别码,即可呈现对应三维动态灯组及多语种语音讲解,移动手机还能实现360°全方位观赏,使固态文化符号转化为动态知识图谱。构建“家国同构”叙事体系。在个体叙事层面,短视频聚焦永兴坊“摔碗酒”场景,以特写镜头记录祖孙三代举杯瞬间,形成家风传承的视觉符号系统;在群体叙事层面,通过“长安十二时辰”街区的全景叙事,以胡商驼队、西域乐舞等符号群再现丝绸之路文明交融史;在非遗传承层面,短视频采取“微距+慢镜头”的手法呈现细节,如秦腔艺人的翎子功特写、凤翔泥塑的指尖塑形过程、社火高台芯子的组装技艺等,均展现出传统技艺的匠心之美。

传播共同体:跨文化叙事的符号转码。“西安年”短视频构建了“多重转码”机制。在色彩符号维度,城墙灯会采用“琉璃金+中国红”的色谱体系,既延续了传统“五方正色”的文化规制,又契合国际通行的视觉认知框架;在音乐符号维度,《长安夜》系列作品通过电子音乐重构华阴老腔,形成传统韵律与现代节奏的对话结构;在饮食符号维度,羊肉泡馍制作短视频通过AR技术可视化历史渊源,构建了“味觉记忆—文化认知—情感认同”的传播链条。短视频构建“多时空”叙事策略。在时间维度,采用“古今对话”手法——大雁塔光影秀短视频中玄奘数字人与游客“对谈”取经,实现玄奘与现代观众的跨时空对话,构建历史精神与当代价值的连接通道;在空间维度,“洋网红逛西安年”系列采用“第三视角”叙事,运用“虚实叠加”技术,展示了羊肉泡馍的历史源流,以外籍博主的文化体验为中介,搭建了本土性与全球性的认知桥梁。

参与共同体:媒介生态的协同创新。一是形成“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短视频平台构建了“创作—互动—转化”的传播闭环:在内容生产端,“点亮我的西安年”H5互动程序让用户自主生成专属短视频;在传播环节,抖音“挑战赛”设置“我的长安十二时辰”等话题,通过AI换脸技术让用户“穿越”成为唐装人物;在消费转化端,短视频与携程等平台打通“即看即订”功能,提升西安文旅产品短视频导流转化率。二是形成“专业生产+用户创造+智能生成”的内容矩阵。官方媒体聚焦文化深度解读,央视《年味里的中国》系列短视频以4K超清技术呈现西安年文化细节;用户UGC内容突出情感表达,小红书“西安年味穿搭”话题汇集10万+条汉服体验短视频;AI生成内容创新文化表达,“AI诗人”生成嵌名春联短视频,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意碰撞。

[作者单位:西安工商学院;本文系2025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年度项目(一般项目)“共同体视域下‘西安年’文化IP短视频叙事及海外传播与接受研究”(课题编号:2025YB0198)、2024年度西安工商学院校长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共同体视域下‘西安年’文化IP短视频叙事及海外传播与接受研究——以东南亚为例”(课题编号:24YZZ05)的研究成果]

  • 报头

  • 推动影视与文旅融合 激发文化消费新活力

  •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 把握数字经济机遇 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 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与国际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 深化产教融合 创新高校英语教育管理路径

  • 用好红色资源 创新思政育人方式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