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沿边产业园环山工业园片区道路宽阔、干净整洁,大楼拔地而起,企业争相落户园区,园区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走进瑞丽市音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各类音箱产品琳琅满目。“经营转型升级,管理提质增效,经营越来越好,外籍员工超过500人。”瑞丽市音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席斌介绍,公司主营家用、户外活动及娱乐行业音响类电子产品,于2018年10月进驻工业园区,发展成为一家集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音响类产品制造企业,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亿余元,呈逐年上升增长趋势。
在瑞丽口岸,车来车往、人流如织。这里不仅是中缅边境最大的口岸城市,拥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这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多达2000余种,是西南沿边开放“黄金门户”。
为确保口岸通关顺畅,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瑞丽边检站立足口岸实际,采取“科技+监管”的方式,全面部署生物特征采集仪、智能查验设备,实现旅客通关“秒级核验”,依托AR实景云图监控平台、构建“无感式”人车轨迹追踪体系。创新开通产品“绿色通道”,查验时间从半小时压缩至5分钟,企业单次运输成本降低1500元,进出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1.48小时,同比压缩44.6%,“互联网+报关”模式覆盖超90%企业,实现全程“零跑动”办理。
瑞丽口岸率先探索“互联网+边民互市”模式,边民通过手机App即可完成商品申报全流程,货物从缅甸木姐运至瑞丽不超过1小时。2025年互市贸易额达32亿元,带动6000余名边民参与,年人均增收1.2万元,同步建成3个边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园区,缅甸绿豆、玉米等农产品经加工后附加值提升3倍,2025年落地加工企业增至37家,加工贸易额同比增长120%。
瑞丽口岸整合“口岸、通道、产业、物流”资源,全力打造“智慧口岸”,中缅经济走廊核心枢纽,推动中缅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以来,瑞丽口岸共验放出入境旅客365万人次、车辆32万辆次,进出口货运量突破200万吨,承担中缅两国70%以上陆路货运往来。
本报记者 管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