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位于腾冲市猴桥镇的猴桥口岸国际物流园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满载香蕉、西瓜的入境大货车整齐排列,在海关查验区完成查验后,奔赴全国各地。
口岸的繁荣,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发展草果产业,开展边民互市、跨境旅游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2024年猴桥村国门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6万元。”猴桥镇猴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文辉说,边民互市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40%。
在腾冲市滇滩省级通道,每天往来的车辆和人员,让滇滩镇走出了一条“边地变枢纽、末梢变前沿”的发展新路径,开放型经济的承载力、带动力、辐射力日益增强。
2025年以来,随着猴桥口岸“两场合一”监管场所、联检楼货运通道和滇滩通道联检楼等重点项目推进,保山市各口岸初步形成“设施设备智能化、运行管理数字化、协同监管精准化、综合服务泛在化、区域合作机制化”的现代化治理模式。全市口岸智能化改造覆盖率达100%,实现了“通得快”与“管得住”协调统一。
保山是中缅贸易的重要前沿,也是中国陆路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现有国家一类口岸1个、重点通道4条。
近年来,保山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将全市作为一个“大口岸城市”进行整体谋划,持续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口岸功能,推动全市对外贸易不断取得新突破。2024年,全市口岸进出口货运值再次突破100亿元大关,猴桥边民互市贸易额增长94%。今年1至7月,全市口岸(通道)进出口货运量84.1万吨,进出口货运值35.56亿元,出入境人员10.52万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6.04万辆次。一连串数据的背后,是保山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保山最大的优势在区位,区位的核心是口岸(通道)。”保山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保山市将紧紧抓住全省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的重要契机,不断加强口岸规划和建设,不断完善和拓展口岸功能,为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保山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和发展优势。
本报记者 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