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华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其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革新了教学手段与方法,更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持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借助新媒体技术,思政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互动性强的学习体验,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理念更新。一方面,高校应组织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引导教师借助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实效性,推动思政教育从单向的知识传授向双向的价值引导、情感共鸣和能力培养转变,实现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其自觉学习思政知识,通过建立学生的自主性认同,实现其从价值接受者向价值建构者的转变,进而提高其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内容完善。教学内容的创新,包括开发互动式学习内容、整合多媒体资源等。具体可利用新媒体快速传播的特点,及时更新思政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及时了解时事政治、热点话题等,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性;还可借助新媒体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机制优化。教学机制是创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构建基于现代技术的教学新机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高校可从内容和方法着手,建立一套与技术应用相适应的教学机制。在课程设计方面,既要遵循思政教育的内在规律与目标,又要结合技术特性;在教学评估方面,要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场景适应性;在教学反馈方面,要定期收集师生意见,对教学策略和应用手段进行及时调整。
载体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物理场域难以满足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需求。对此,高校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建构场景化教学,围绕思政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场景元素,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场景的交互性和可视化效果,进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场景,提升思政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还可发挥新媒体的交互式功能,将传统的图文形式转化为语音、视频、直播等形式,将基础教学内容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传播给学生,为学生打造全新的学习体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项目“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SJB052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