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晓伟
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创新发展,正深刻重塑着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对高校学生而言,主动适应数字潮流、掌握先进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成长为时代所需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并多次强调“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学生数字素养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关乎教育能否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目标的扎实推进。因此,深入探析新媒体时代高校人才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
推进数字素养培育与高校教学体系融合发展。高校应积极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加强数字技术与教学体系融合,以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其一,将数字技术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应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校园,鼓励教师依托数字技术丰富教学形式与场景,搭建课堂教学新形态,使数字素养培养成为贯穿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二,打造数字素养培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平台中完成相关数字实践任务,提升学生的数字技术操作能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仿真教学场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数字化学习空间,实现数字技术与教学过程及内容的深度融合。
完善高校人才数字素养提升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其一,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制定。结合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科学合理的数字素养发展计划与方案,明确高校在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并持续优化相关制度与方案。其二,高校应着眼自身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的领导机制。可通过加强高校内多部门、多主体的教育协同,形成统一领导、职责分明的领导机制,共同致力于解决高校学生数字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其三,高校应把握数字时代发展趋势,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内容。将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及人才发展目标,并系统规划不同年级及专业的数字素养培育方向与内容,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其四,高校应加强内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与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依托企业资源优势打造新型数字基建网络,并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为提升学生数字素养能力提供硬件基础。
激发高校人才数字素养提升的主体性意识。高校应多措并举,激发学生提升数字素养的内生动力。其一,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借助数字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并认同数字价值,明确数字素养培育的重要性,把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从而激发学生提升数字能力的积极性。其二,高校应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打造数字化教育平台。引导学生依托平台开展数字化资源检索、在线课程学习及数字实践项目等学习活动,以多样化的数字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三,高校应建立健全数字技术竞赛机制及奖励办法。可积极组织多类型数字技术相关竞赛,以学分置换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四,高校应着眼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情况,制定一套系统科学的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要合理设置维度与权重,将其与学业评价及评优评奖挂钩,以评促建,激发学生提升数字素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强化数字素养培育的人才支撑。高校教师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重要力量,在新媒体时代,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至关重要。其一,高校应积极搭建数字技术交流平台,开发多样化功能与应用场景,推广优秀案例,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资源与支持。其二,高校可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其三,高校应鼓励教师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设计、活动组织、内容展示与方法创新中,以数字赋能教学,全面提升其数字素养与育人成效。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