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如何营造良好的药品监管领域营商环境?怎样助推“云妆”产业发展?如何整治非法渠道购销药品?9月18日,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雨做客“金色热线”,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提升服务效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省药监局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药监局深入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持续优化药品监管领域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胡雨介绍,一是严监管保安全。省药监局始终以“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深入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药品经营环节“清源”行动,着力排查化解“两品一械”经营环节风险隐患。以边境一线、农村一线、旅游一线为重点区域,与公安等部门连续四年开展“药剑”联合行动,严厉打击药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全省未发生重特大药品安全事件,药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向好,切实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优审批提效能。按照“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要求,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在法定时限上压缩75%,即办件达50%。启用新的全省“两品一械”行政审批系统,将省级、州(市)级、县级许可事项进行统筹规范,实现与“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深度互联互通,提升了“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的便民化程度。持续开展生物医药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帮扶工作,通过提前沟通、提前会商、提前调研、提前预审提升了工作效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三是惠民生解难题。以“厅局长坐诊接诉”“主要领导政务服务走流程”“政务服务局领导接访日”“政务服务现场咨询日”等举措,帮助企业解决在审评审批等生产经营中的“堵点”和“痛点”。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10个省级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九条措施》,不断优化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云药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化妆品“你点我检”和医疗器械“你用我检”活动,持续营造“两品一械”共治共享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激活创新引擎 助推美妆产业发展
近年来,云南美妆产业潜力持续释放,产值已突破200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注册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共272个,其中云南4家企业就成功备案了19个,占比近7%,成绩斐然。然而,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云南美妆产业创新之路却略显坎坷。
近年来,以植物为原料的美妆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美妆产业发展新趋势,众多世界级护肤品牌都在云南采购原料。云南远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将云南独特植物资源与傣医药结合的化妆品企业。
“云南有大量的植物资源可以利用,但这些植物资源没有在原料目录里,只能是美妆企业对这些原料成分进行研究,然后按照化妆品新原料去申请注册。”云南远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远平说,企业要实现注册或备案化妆品新原料并不简单,希望监管部门能在产品开发、注册备案等方面给予辅导。
为了研发更多以云南特色植物提取物为原料的功效性化妆品、功能性食品及药品,作为云南美妆业的龙头企业——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年牵头设立了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2023年以来,贝泰妮备案了16个新原料,堪称行业“模范生”。但即便是“模范生”,贝泰妮也深切感受到了持续创新的压力。
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关总监钟巍说,植物性原料的备案过程非常长,希望职能部门能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政策空间,让企业更放心、更大胆地走创新研发之路。
同时,不少从业者直言,我省化妆品检验检测能力与产业发展速度不匹配,这也会对化妆品的开发、注册备案和生产许可时效造成影响。
“云南作为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我省也有着全国一流的研发机构,因此在化妆品原料创新方面有一定核心竞争力。”胡雨表示,一是法治护航,自国家出台《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来,我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工作,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2024年、2023年全省化妆品抽检合格率达99%,投诉举报数量大幅下降。二是政策赋能。近年来,省药监局出台了一系列优化化妆品营商环境、支持产业发展的文件和措施。我省还出台了《云南省加快美妆产业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推进云南省美妆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三是服务提质。省药监局在检查过程中嵌入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短板。四是宣传共享。近年来,我省通过加强宣传,营造安全放心的化妆品消费环境,提高企业对政策、法规以及监管要求的认知。
加大监管力度 筑牢用药安全防线
非法渠道购销药品威胁着群众用药安全,药监部门开展了哪些工作进行监管?
“非法渠道购销药品特别是非法倒卖医保‘回流药’行为,不仅给药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也损害医保基金安全和扰乱药品流通市场秩序,省药监局把整治非法渠道购销药品违法行为纳入2025年重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药品流通处处长杨顺规介绍,一是加大药品网络监督力度。以药品经营环节“清源”行动为抓手,强化药品网络销售监管,坚持“以网管网”,督促药品网络销售企业持续合规经营。按照“线上线下监管同步”的要求,对开展药品网络经营的零售药店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网络销售假药劣药、销售《禁止清单》药品、无证经营药品、违规销售处方药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出台了《云南省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规范全省药品网络销售和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服务活动,为基层监管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撑。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制作宣传小视频,方便从业人员学习,提升业务能力,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三是强化违规线索处置。依托国家药品网络销售监测平台和12315投诉举报平台,积极探索利用智能化手段对网络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强化风险预警监测,并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核实,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不断规范药品网络销售秩序,有效维护公众用药安全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李翕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