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清风云南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宣威市开展“三资”领域突出问题整治——

守牢集体“家底子”

“感谢你们帮我们要回了村集体土地租金,现在大家心里更踏实了。”宣威市务德镇德润社区的村民向回访纪检干部竖起大拇指。

此前,宣威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三资”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时发现,德润社区沪滇协作产业园50亩土地租金存在拖欠问题。及时开展核实,督促要回租金,同时举一反三开展全面排查。

“为了搞清楚这些‘糊涂账’,我们通过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核实,重点项目由专业审计力量审计,终于摸清了资产清单和近几年的出租情况。”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专项整治的过程中,该市仅务德镇就成功清欠和追缴各类租金10万余元,补录入账集体资产价值5000万余元。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市纪委监委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靶向纠治“三资”管理难题,围绕集体土地、厂房等租赁项目租金长期拖欠,党员活动室、公厕等已建成资产长期未登记入账等问题,全面开展“三资”清查工作,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作用,采取“联合监督+联查问题+联动治理”的监督模式,构建市乡村三级联合监督机制,细化监督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农业农村、审计、财政相关职能部门责任,推动“三资”监管责任主体同向发力、同题共答,实现监督全覆盖。

在监督过程中,宣威市纪委监委还把基层干部在“三资”管理中存在的失职失责、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贪污侵占等问题作为重点,建立“双倒查”机制,既追究直接责任,也追究监管不力的领导责任,持续强化震慑效应。有力整治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问题,推动一批流失的集体资产重归集体所有。

整治“三资”顽疾,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该市纪委监委坚持常抓与长治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一体推进监督、办案、整改、治理,推动配齐配强村级财务人员,督促健全一批监管制度,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从源头上防范“微腐败”风险。

本报通讯员 郭冬琼 费卓君

  • 图片新闻

  • 报头

  • 持续守护“诗与远方”美好

  • 为基层减负赋能

  • 守牢集体“家底子”

  • 监督发力提升文旅品质

  • 照亮群众增收路

  • 增强警示教育适配度

  • 水表亮了 民心暖了

  • 群众信访不再多头跑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