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普洱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文婷——

讲活誓词碑当代价值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鼓舞着普洱市哲学社会科学界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对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研究中。大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围绕回信精神研究、续写誓词碑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开展工作,普洱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文婷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块誓词碑,无论是历史价值、现实意义,还是未来发展,都极其珍贵。谈起这段历史,也有说不完的故事。”文婷接触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研究始于学生时代,她说,自己的学科背景是历史学,专业是民族史、地方史,在大学期间就关注到誓词碑历史。2014年,文婷第一次公开发表了和民族团结誓词碑相关的研究论文《历史整体的推进与演变——从南诏德化碑到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思考》,对誓词碑的研究成了她学术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作大事记》。文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字里行间对普洱给予充分肯定、寄予殷切期望、赋予神圣使命;更为跨越70余载的誓言注入新内涵,告诉我们这块碑不仅是历史,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普洱实践的智慧之源。

“如何续写好誓词碑故事,更好挖掘其中蕴含的现代意义,是时代给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的现实命题。”文婷说,一年来,研究誓词碑的参与主体实现广度拓展、横向联合。普洱市、各县区、高校、科研机构广泛开展课题研究,产出了一批著作、论文等成果,其中不少是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普洱学院与省教育厅关工委联合申报的“‘五老’助力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获批2025年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重点课题。普洱市围绕“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开展研究和研制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正在开展民族团结10个重大课题研究,开发10个民族团结精品特色课程。

谈到下一步对誓词碑的研究方向,文婷表示,将聚焦国家认同、文化尊重、命运共同体这3个关键词,国家认同是誓词碑形成的起点,文化尊重是誓词碑的内核,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誓词碑的未来价值所在。

本报记者 沈浩

  • 当好收信人 永远跟党走

  • 报头

  • 宁洱县:誓词碑前传星火

  • 西盟县:“垒石成塔”唱新歌

  • 践行嘱托话心声

  • 孟连县:“宾弄赛嗨”绘新景

  • 思茅区倒生根社区:“生根连心”更幸福

  • 不朽丰碑的精神引领

  • 讲活誓词碑当代价值

  • 民族团结是永不熄灭的火焰

  • 澜沧县老达保村:快乐拉祜启新程

  • 铸牢共同体 团结一家亲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