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拉祜拉祜哟,快乐的拉祜人,拉起手来围起圈心儿贴着心……”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老达保村民小组寨心的舞台上,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们弹着吉他,纵情欢歌,引得台下观众连连鼓掌。淳朴的歌词满载对客人的欢迎与祝福,也是当地群众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老达保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聚集村寨。这里曾因土地贫瘠、交通闭塞而被贫困桎梏。2002年,村民们自发成立老达保雅厄艺术团,吸引全村102户村民加入。这支“农民艺术团”将自发创作和世代口传心授的300余首民谣从田间地头唱到国家大剧院,从澜沧江畔舞到希腊雅典卫城。歌声唱响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金字招牌,也唱响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以前我们唱歌跳舞都是自娱自乐,没想过能通过它来挣钱。后来党和政府不断带我们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宣传我们的文化,开始有了劳务费,我也逐渐有了通过唱歌挣钱的想法。”酒井乡勐根村党总支宣传委员李娜倮说。2013年,李娜倮牵头成立了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的模式,让全村102户村民成为公司员工,一起参加节庆活动、节目录制、为游客表演等,收入进行分红。并在保留原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出独具韵味的老达保民族风情实景演出项目——《快乐拉祜》,不仅深受游客喜爱,也成为了老达保的文化符号。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演出收入达833万元,各族群众分红534万元。随着慕名而来的游客增多,老达保催生出多样化的经济形态,民宿、农家乐、特色产品摊位不断涌现,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旅游饭”。
老达保不仅是热门旅游打卡地,也是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依托周边哈尼族、傣族等多民族聚居的优势,老达保开设芦笙、陀螺等八大民俗工坊,推出“彩色稻田”“茶吟工坊”等体验项目,农闲时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大联欢、芦笙舞教学、摆舞教学等活动,不断推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欢声笑语之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正如歌中所唱,老达保的村民和周边各族群众“拉起手来围起圈心儿贴着心”,唱出了富裕的底气,奏响了团结的乐章。从自娱自乐到文旅融合,从闭塞村寨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老达保弹奏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奏,展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本报记者 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