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普洱专区各民族代表奔赴北京观礼,并带回“一心一德,团结到底”的誓言。
2024年9月,一封来自北京的回信,让普洱各族群众“同心同德跟党走”的信念之火熊熊燃烧。
从首都北京到西南边陲普洱,跨越数千里土地与数十年时间,深厚的民族情谊与一心向党的决心始终如初。
民族团结是普洱的底色。普洱市有26个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千百年来,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毗邻而居、交错杂居。在这里,无论是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还是拉祜族的葫芦节,民族节庆中总能看到各民族共同庆祝的身影;夜晚的茶马古城中心,各族同胞牵起手围着篝火起舞,身边的每个人都是朋友。
民族团结是发展的沃土。从昔日落后的边疆地区到如今茶叶、咖啡、牛油果、旅游等产业多点开花,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普洱靠的从不是单打独斗。在“宾弄赛嗨”发源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丰收季的田地里忙碌的是前来“换工”的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不同民族的妇女一起坐在织锦坊里,带有不同民族元素的织品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在这片土地上,民族团结进步之笔书写出共同致富的新篇章。
时光流转,初心如磐,民族团结之火生生不息。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收信人”,当互帮互助、团结奋斗的精神在普洱的每片土地生根发芽时,每个人都为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好答卷贡献力量。
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