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化探析

充分挖掘明清家谱文化的当代价值

冯渝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家谱作为记录家族世系、传承优良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强调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清时期,人们遵循“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修谱传统,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家谱文化景观,正是这种连续性与传承发展的生动体现。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高楼大厦取代了祖屋宅院,迁徙流动打破了聚族而居,曾经维系家族存续的家谱,正逐步淡出人们的生活和视线。

明清时期家谱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是文化传承价值。一方面,明清时期家谱中记载着丰富的家族故事、民间传说、传统技艺等,是一个家族独特文化的凝聚和体现,为后代传承家族文化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家谱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包括尊老爱幼、诚信友善、勤劳节俭等,在现代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提升社会责任感。二是社会伦理价值。家训、族规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成员的行为起着约束和规范作用。在当代社会,这些价值观念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家庭和谐稳定。同时,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家族的和谐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三是历史研究价值。明清时期家谱对家族发展变迁、人口繁衍生息、职业分布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记录,为研究地方史、社会史、人口史等提供了丰富素材。此外,家谱涉及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人口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家谱可以帮助人们从多个角度了解古代社会结构中的家庭关系、风俗习惯、人口流动情况等,为开展多学科研究提供依据。

传承和发展明清时期家谱文化的具体路径

数字化保护和活化利用。明清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家族观念深入人心,在此期间,家谱数量大幅增加。但在岁月的侵蚀下,传统纸质家谱面临诸多生存挑战,由于纸张老化、虫蛀、火灾等原因,导致家谱损坏或遗失,且纸质家谱传播范围有限,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化扫描和图像识别技术,将纸质家谱转化为电子文档,实现永久保存;利用云端技术进行备份,降低家谱信息丢失风险;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家谱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为研究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的家族文化体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重建家族祠堂、家族故居等场景,通过佩戴相关设备,便可穿越历史,身临其境般感受家族的历史氛围,参与祭祀传统仪式,在体验中增强对家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推动家谱文化的现代转化。明清时期的家谱承载着家族记忆,彰显着伦理观念,记录着社会变迁。推动明清家谱文化焕发新生,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保存和展示,还需要推动家谱内容的现代转化。其一,需要剥离封建糟粕,提炼文化内核。明清家谱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改变传统家谱只记载男性成员与配偶姓氏的状况,补全女性家族成员的生平发展、个人成就,使家谱成为完整记录家族成员的“众生相”,倡导性别平等。还要剥离家训族规中“三从四德”“愚忠愚孝”等内容,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诚信”“友善”相契合的理念。其二,创新表达形式,贴近现代生活。明清时期家谱以文言文为主,晦涩难懂,要用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相关内容,激活家谱文化基因。例如,将家谱世系图表转化为“动态家族H5页面”,通过点击成员姓名,即可链接查看其生平故事、老照片和语音回忆等,将家谱从静态文本转变为动态生长的“家族记忆库”。

有机融入教育和社会治理。将家谱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和社会治理实践,有利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培育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推动家谱文化融入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开发校本课程,选取明清家谱中“勤耕苦读”“孝亲敬老”等故事,编写绘本,创设情景剧,制作动画短片,让学生在生动体验中学习理解传统美德。在高等教育阶段,可以推动跨学科研究,加强人才培养,聚焦家谱的学术价值,采用文献考证、田野调查等方法研究明清家谱,培养更多既懂传统又通现代的复合型人才。在家庭教育方面,可以鼓励家庭成员整理家族口述史、更新修订现代家谱,强化代际沟通,让年轻一代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家族责任。另一方面,推动家谱文化融入社会治理。可以发挥家训族规的道德教化作用,赋能社区文明建设,将本地明清家谱中的治理案例整理分类,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和社区宣传栏的作用,加大传播力度,打造“家家有家训,社区共践行”的文明新风尚。

挖掘明清家谱文化的当代价值,不能将纸张上的文字束之高阁,而是要让其中蕴含的家族记忆、伦理智慧和治理经验在现代社会散发光芒。实施数字化保护,打破时空壁垒;剥离封建糟粕,实现现代转化;融入教育和社会治理,以家谱故事滋养心灵,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家谱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和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报头

  • 充分挖掘明清家谱文化的当代价值

  • 以新时代好青年标准培育基层健康“铁军”

  • 努力激活红色艺术资源的育人作用

  • 努力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 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 夯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