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育才树人

以新时代好青年标准培育基层健康“铁军”

庞竞杰

从延安抗大培养“革命先锋队”,到改革开放时期倡导“四有新人”,再到新时代对“好青年”的殷切期望,青年培养始终与时代命题同频共振。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强调:“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深化了新时代好青年的核心内涵,也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精准画像:“四维标准”与定向培养的同频共振

思想维度:志存高远,以理想信念锚定青春航向。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适应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服务基层群众健康的意识。他们生于乡村、求学于城,最终选择归乡服务。这种跨越地理的精神回归,是对故土的深情回望与初心坚守,是思想维度的生动注脚。

担当维度:躬身入局,以家国情怀厚植责任底色。基层全科医生身兼临床诊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多重角色,他们应用实际行动诠释敢于担当的职业品格。安徽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群体全部来自农村,他们更懂基层人民群众,更易产生情感共鸣。这种“从乡土中来、到乡土中去”的良性循环,可使家国情怀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坚忍维度:砥砺筋骨,以坚忍精神淬炼专业本领。基层医疗对青年全科医生的考验是多维度的。他们不仅应具备内外妇儿等多学科知识,还要有应对常见病、多发病较强的全科能力,有在设备简陋条件下独立完成急救处置的应急素养,有用方言与患者建立信任、化解医患矛盾的沟通艺术。

奋斗维度:踔厉奋发,以奋斗姿态书写时代答卷。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奋斗应是贯穿职业全周期的“终身成长”、从规培淬炼到基层深耕,再到代际传承,形成“精进—突破—延续”的奋斗闭环。规范化培训期间,应以“工匠精神”筑牢临床根基,实现从“技术学习者”到“健康守护者”的思维转型;服务期内,应以“终身学习”突破能力边界,或在职深造,或转型为卫生院管理者;服务期满,应以“奋斗共同体”延续基层火种,形成“老带新、新促老”的良性循环。

锻造途径:构建“四维融合”的培养体系

理想筑基,解决定向生“为何而学、为谁而医”的价值困惑,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健康战略。红色基因传承,通过情景教学强化“人民至上”的医者初心;开发红色医疗VR课程,引导学生理解基层医疗的服务属性与民生价值;职业认同塑造,利用AI技术构建“基层全科医生的一天”沉浸式训练系统,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乡镇卫生院急诊抢救、慢性病随访、公共卫生健康宣教等场景。

担当强能,打造“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培养“小病善治、大病善识、急病善转、慢病善管”的基层医疗全科人才。例如,安徽省试点“单独编班+模块化课程”,将中医适宜技术、公共卫生危机处置等基层急需内容纳入必修课,提升实践课程占比。临床技能竞赛常态化,以赛促练,提升临床综合能力。同时,可探索构建科创知识科普、科创基地打造、科创比赛交流和科创成果孵化联动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吃苦励志,创设基层实践学分刚性约束机制,促进学生“身心皆入基层”,避免“镀金式”实践。在校培养期间,一方面可通过将基层实践纳入必修学分体系,倒逼学生从“被动完成任务”转向“主动融入基层”;另一方面,应创新性引入“群众评价(工作对象)—专业评估(乡镇卫生院)—行政认定(县卫健委)”学分三方联审立体化认证体系。在服务期内,能力衔接应实现实践学分与转岗培训贯通;评价衔接应依托动态考核档案,将实践表现纳入个人职业发展档案,将个人发展(学分转化)、组织需求(人才留用)、社会价值(健康公平)三者有机统一,形成“培养—使用—评价”的闭环管理。

奋斗护航,构建立体支持体系,解决定向生的后顾之忧,让奋斗者得实惠、受尊崇、有奔头。加强家校地合作和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各定向地应在学生毕业后采取多重激励模式。例如,服务期满后,每增加1年基层工作年限,可给予一次性奖励,并在购房、子女入学等方面适当提供政策倾斜;在职业发展方面,可尝试把基层工作经历折算为全科专硕专业部分学分;报考省级三甲医院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扎实推行“县聘乡用”制度,推荐优秀基层全科医生代表参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增强职业荣誉感与社会认同度。

从职业选择到事业追求,从技能执行者到创新实践者,从个体奋斗到群体赋能,高校应将新时代好青年精准画像“四维标准”融入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以破解基层医疗人才困境,培养新时代好青年。当更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以“有理想”为帆、以“敢担当”为桨、以“能吃苦”为舟、以“肯奋斗”为舵,在基层医疗的广阔天地中劈波斩浪,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磅礴的青春力量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价值的实现,更是一个国家对健康公平的执着追求。

[作者系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4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劳动教育‘四美’实践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4jyxm07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报头

  • 充分挖掘明清家谱文化的当代价值

  • 以新时代好青年标准培育基层健康“铁军”

  • 努力激活红色艺术资源的育人作用

  • 努力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 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 夯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