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片猕猴桃园荒了好几年,看着很可惜。现在好了,改种基质蓝莓和蔬菜,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一个月能挣1600多块,还能照看3个上学的娃娃,日子过得踏实。”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石头寨村村民施红仙一边在大棚里采摘成熟的蓝莓,一边向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述说生活的变化,眼中满是光彩。
东山镇纪委干部在此前的调研中发现,石头寨猕猴桃种植基地长期“沉睡”,原计划带动村民增收的产业基地,成了资源闲置浪费的痛点。麒麟区纪委监委迅速主动出击,推动区农业农村局、东山镇政府组建专项工作组,摸清闲置根源,邀请专家现场勘察,明确“腾笼换鸟”的盘活方向,并组织镇、村及相关部门开协调会界定责任主体。
在监督推动下,石头寨村成功盘活800余亩闲置土地,成功引进两家农业企业,采取“股金+租金+薪金”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模式,重点发展基质蓝莓与辣椒、苦瓜、番茄、花菜、芦笋等特色蔬菜种植,既激活了闲置资源,又为集体和农户筑牢了收益保障。
项目推进中,东山镇纪委紧盯集体经济收益、群众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发放等关键环节,聚焦部分农村集体资源公示不规范、存在廉政风险等问题,开展“嵌入式”、全流程监督。如今,昔日闲置基地已变身“丰产园”,村集体每年增收19万元,除每亩800元土地租金外,村民还实现家门口就业,真正实现集体增利、农户增收。
近年来,麒麟区纪委监委将盘活闲置资产纳入乡村振兴专项监督工作清单,按照清查盘活、问题起底、执纪问责、促改促治工作思路,打出监督“组合拳”。工作中,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优势,统筹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及镇(街道)纪(工)委力量,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全过程跟踪全区闲置资源盘活进度,深挖家底不清、随意处置、低价交易等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共盘活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15000余亩,打造“家门口”的产业园7个,累计带动7万余名群众年均增加务工、经营收入3.2亿元,实现了由农户“方寸地”到致富“聚宝盆”的转变。
本报通讯员 赵晶 张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