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师宗县众益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服装加工车间,“哒哒哒”的缝纫机运转声不绝于耳,装领、拼缝、锁边……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有序地操作,一批批服装订单正加紧完成。
“现在每个月能挣4000多块钱,收入稳定,而且还能照顾家里。”正在忙碌的王丽文笑着说。往年,她在外省打工,只有春节才能回家。今年,在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她终于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工作与家庭不再难以兼顾。
近年来,师宗县纪委监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了解就业用工中的堵点难点与矛盾点,推动相关职能部门高效履职、政策细化落地,让群众和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一站直达、双向奔赴。
着眼于推动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廉洁高效,师宗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派驻监督+乡镇纪委贴身监督”优势,组织力量深入企业车间、田间地头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用工和群众就业需求,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搭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桥梁,全面提升就业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让惠民利企落到实处。
围绕政策落地、责任落实、作风转变,县纪委监委实施“嵌入式”“跟进式”监督,全面检视相关部门在补贴资金使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实际表现,严肃查处服务企业和群众过程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以精准监督压实主体责任,推动稳就业促就业政策细化落实、持续见效,确保群众的就业环境更加清正高效。
在多方努力和监督推动下,师宗县积极打造“家门口”务工车间,目前已认定“家门口”的务工车间3家,直接吸纳带动7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2025年以来,通过产业发展带动3万余人就近务工,实现年人均就业收入2.4万元,全县累计实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超过7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监督什么。”师宗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对就业政策落实和营商环境建设的监督力度,着力破解就业创业中的实际难题,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安稳就业。
本报记者 张雯 通讯员 赵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