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近日,云南3所“零近视”小学的出现引发关注。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腊福小学与戈的小学,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湾塘小学,3所学校几百个孩子视力全部在5.0以上,甚至有学生能达到5.2、5.3,收获满屏点赞。
有人觉得这是云南的“天然福利”——腊福小学随便哪间教室望出去,都是满片翠绿山林,孩子抬眼可见舒展的自然风光,科学验证远眺绿色能缓解视疲劳。但真正让人点赞的,是当地学校和老师没浪费这份馈赠:他们把山林变成天然课堂,让操场成了护眼第一道防线。这份把环境优势变教育行动的巧劲,可比单纯靠运气实在多了。
现实里,不少家长、学校总把孩子近视的责任推给基因、学习负担,却忘了近视能防能控。“想让孩子不近视,多在户外待着就管用。”戈的小学校长一语道破关键。孩子们在太阳下跑着打篮球、丢手绢、跳绳,汗珠子顺着脸往下淌;宿舍收拾得整整齐齐,菜地里的收成能拎回家,周末还有家务作业。这些不掺水的户外活动既练了孩子的身子骨,还帮着戒掉电子瘾,更培养了责任心。3所小学简单却务实的举措证明:抓健康不耽误学习,让劳动和亲子互动回归生活,反而能让孩子精力更足、心态更积极,长远看学习劲头更旺。
云南娃清澈的眼睛,恰是一面教育价值观的镜子,它提醒我们:教育不能只是培养埋在书堆里的考生,更应该要着重塑造有健康体魄、自由心灵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