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传真
不久前,南华县纪委监委开展“纪审”联动,对发现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启动快速核查机制,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堵塞漏洞。
“纪审”联动成为该县统筹力量,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措施之一。近年来,南华县纪委监委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小微权力”的监督,通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构建基层“小微权力”监督清单等多种方式强化基层监督,推动“小微权力”规范运行。
农村集体“三资”是基层监督的重点和难点,南华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等部门,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县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对全县10个乡(镇)清产核资及整改工作情况进行全程监督,进一步压实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和乡(镇)主体责任。
聚焦农村“小微权力”运行风险点,该县纪检监察机关从议事决策、财务管理等9个方面为村干部划出41条履职“红线”,明确“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事项清单37项,规范权力运行流程5项,推动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照单监督”。
为提升基层监督质效,该县纪检监察机关将农村“小微权力”运行纳入巡察、审计和日常监督重点,构建县、乡、村三级协同联动监督体系,通过开展“室组地”联动监督、建立片区协作联动机制等方式,强化监督联动、线索联商、案件联查,有效推动力量整合、监督下沉。
同时,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监察联络员、廉洁评估员等“一线哨兵”作用,深入收集民情民意,及时发现并反映基层党组织履职、政策落实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在案件查办方面,推行重点问题线索提级办理、直查直办机制,对村干部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侵占等腐败问题快查快办、严肃处理。
在强化监督约束的同时,该县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加大澄清正名力度。2025年以来,已为15个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和单位澄清正名,对31名受处分干部开展政治关爱回访教育,帮助其放下包袱、重拾干劲,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本报通讯员 姚正芳 陈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