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舞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为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践行教育家精神,思政课教师应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下功夫,实现提升理论认知、厚植正向情感、塑造坚韧意志和强化自觉行动的有机统一。
提升理论认知,把准思政课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基础。理论认知是思政课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基础。一方面,从掌握理论认知的内容上看,思政课教师一要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讲清道理、讲深学理和讲透哲理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二要深刻掌握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分析教育教学现状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为精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要深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精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原则和方法、过程和规律、环境和载体等内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从提升理论认知的方式来说,思政课教师一要深化理论学习。系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经典文本,深刻领会相关理论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持续关注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部署。二要加强学术研究。以思政课教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在追踪学术前沿动态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深化对相关理论的认知,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三要强化反思总结。及时反思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实效。
厚植正向情感,激发思政课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内在动力。正向情感是推动思政课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内在动力。思政课教师应厚植的正向情感包括家国情怀、教育情怀和人类情怀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对家国情怀的深度凝练,“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对教育情怀的高度概括,“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对人类情怀的系统归纳。对家国的责任担当、对教育的志业坚守和对文化传承的精神追求,为思政课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为此,思政课教师一是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筑牢理论根基。思政课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教育问题、人类解放、世界历史的重要论述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理论成果为行动纲领,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仁爱之心和秉承弘道追求奠定理论基础。二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增强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着精忠报国、天下为公、尊师重教、仁爱育人等价值观念,思政课教师要从中汲取养分,自觉传承优秀文化基因,以实现学生文化知识掌握和文化使命担当的有机统一。三是以实践体验为抓手,深化情感认同。思政课教师可通过现实场域、虚拟场域和文化心理场域,感知教育家的人生经历和先进事迹,进而唤醒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四是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升华情感境界。思政课教师要向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学习,用心领悟其崇高精神和思想境界,自觉践行榜样人物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品质,树立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价值观念。
塑造坚韧意志,锤炼思政课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品质。坚韧意志是思政课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品质,可确保思政课教师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持续常态。思政课教师塑造坚韧的意志品质,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明确职业使命。思政课教师要铭记自身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资政使命,培养人、塑造人的育人使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弘道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工作,彰显自身的格局担当和进取姿态。二要持续学习提升。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切实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加强与同行的经验交流,通过不断反思、积极改进,切实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持续地学习提升,可使思政课教师以更加自信和从容的状态,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三要参加实践锻炼。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如教学比赛、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在践行所学、持续深耕中磨砺自己;另一方面要主动承担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教学任务,如讲授新的思政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拓展社会服务等,在应对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中塑造坚韧意志。
强化自觉行动,夯实思政课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实践根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认知、正向情感和坚韧意志必须落脚到躬行实践与示范引领的自觉行动中。提升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自觉,思政课教师一要修炼内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一方面,通过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持续关注学术前沿动态,积极参加学术研讨和培训活动,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结合时政热点和学生实际,运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案,实现“启智润心”“以文化人”的目标。二要关注学生,开展精准精细教育。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实际,通过交流访谈、问卷调研、作业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需求和思想困惑;另一方面要提供精准精细的帮助,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三要投身实践,凸显示范引领功能。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教育教改动态,勇于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另一方面要走出校园,深入企业、社区和农村,开展实践调研和社会服务活动,既丰富教学素材,又深化理论认知;此外,思政课教师要严于律己、身正为范,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站在时代前沿、学科前沿、教学一线,用高质量教研支撑高质量思政课教学。
[作者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安徽省高校思政课中青年教师发展支持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融入‘纲要’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ztsjh-2024-14-1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