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实践探索

推行多模态教学法 赋能高校声乐教学创新

徐静 王卿蕾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以多模态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社会各领域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在这一背景下,强调综合运用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资源以调动学习者多感官参与的多模态教学法,日益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该方法在提升学习效果、培养综合素养、促进教育数字化、推动个性化学习、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声乐教学作为培育学生专业技能、文化素养等的重要载体,亟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多种模态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提高教学质效。对此,本文探究了多模态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路径,以期为高校声乐教学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多模态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方法

课堂的不同阶段所侧重的教学方法不同,对多模态教学的需求也不一样。对此,高校教师可根据课前、课中、课后、追踪等不同阶段的需求,合理运用多模态教学,以便进一步提升声乐教学效果。

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使用多种符号模态,引导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声乐内容。比如,教师可在教学平台上传声乐教学资料,方便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为声乐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如在讲解《江姐》《沂蒙山》等歌剧前,教师可在教学平台上传相关资料,并让学生进行自学,提前了解歌剧这一艺术体裁的特点及这些歌剧创作的历史背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在课中阶段,教师可通过多模态调动学生感官,带领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一方面,教师可创设具身式的声乐学习环境。比如,引入虚拟声场训练系统,为学生讲解不同声场环境中混响、回声等存在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声音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风格;构建AI声乐分析系统,通过分析学生的声音、面部表情等评估学生的歌曲表达效果,并提出调整和优化建议。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和动态性特征,改变传统“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比如,设计身体节奏游戏、发声练习等课堂互动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身体展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声乐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其在演唱、指导、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动画、纪录片等形式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既直观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环境,还深入领悟歌曲的文化内涵。比如,教师在教授民族声乐作品时,可将声乐或音乐舞蹈视频作为课程导入,在舞姿动作的配合下,让学生快速理解歌曲的内容和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课后阶段,学生可运用多模态符号资源对声乐理论知识进行加工和内化,完成从输入模态到输出模态的有效转化,从而强化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演唱水平。教师要及时在教学平台上布置作业,如要求学生上传演唱视频、撰写音乐作品赏析等,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表演等不同的输出模态完成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课后需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并在线上对每份作业进行详细点评和指导。针对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再次进行集中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扎实的声乐实践能力。

在追踪阶段,高校可通过多模态做好全程育人的衔接工作。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闭环,即高校要将声乐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采取过程化、多元化的方式动态考查学生对声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并根据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评价的精确性和实时性,可科学量化教学评价的指标与对象,对学生在歌曲自弹自唱、声乐作品演唱、创作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记录与分析,最终形成声乐学习的数据报告,直观呈现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优点与短板,使声乐教学评价具有更高客观性和更强说服力的同时,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与改进策略。

多模态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路径

高校可借助多模态教学资源激活学生感官,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一方面,高校教师在声乐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可通过新媒体平台查找声乐乐谱、演唱技巧、舞台表演等资料,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且优质的学习资源,助其更好地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同时,高校教师可不断拓展声乐教学素材的形式,从传统的文字、图片等向音频、视频等多模态的融合形态转变,使声乐教学更加鲜活、形象。具体而言,针对不同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高校教师可利用新媒体平台分门别类地录制答疑或演示的音频或视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例如,针对演唱技法存在问题的学生,高校教师可专门录制发声练习的指导视频,帮助其纠正发声位置和呼吸方式,进而提高演唱水平。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合理使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有利于优化声乐教学内容、创新声乐教学方法、拓展声乐教学形式等,是推动高校声乐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向未来,高校应进一步探索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思路与路径,以深化音乐教育改革、提升音乐人才的培养质量。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

  • 报头

  • 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践行教育家精神

  • 善用“大思政课”深化“四维融通”实践教学

  • 推行多模态教学法 赋能高校声乐教学创新

  • 以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 激活“滇缅公路历史记忆”的时代价值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