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前沿观察

加强政府与民营经济的信任建设

张彦文 梁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背景下,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部分民营企业在投资决策上仍然较为谨慎,这反映出政府与民营经济之间的信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发展动能加快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必须加强政府与民营经济的信任建设,将政策承诺转化为制度保障,推动实现用政府“看得见的手”赢得民营经济“托得起的心”。

近年来,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信任建设日益受到重视,进一步夯实信任逻辑已成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需进一步加强。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地方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民营企业更加期待政策能够保持长期性和可预期性,以增强发展信心。其二,执法监管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仍需持续提升。进一步明确边界、统一尺度,有助于企业降低合规成本,在阳光化、公正化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其三,产权保护和制度公平性仍需不断完善。持续破除隐性壁垒,健全要素公平获取机制,将有利于民营企业更好地投入创新与市场竞争。通过在这些方面持续用力,政府与民营企业的信任逻辑将不断增强,从而汇聚起推动民营经济行稳致远的强大合力。

植根于制度架构中的契约关系是信任的基础,反映着未来愿望的可预期性。明晰的产权界定、稳定的制度保障和有效的预期管理是信任逻辑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市场主体能够在明确的制度框架内有稳定的预期,信任才能得以生成与累积;否则,就会导致市场主体的预期降低,进而弱化民间资本投资的意愿与内在动力,造成“低信任—低预期—低投入”的恶性循环。信任的形成是一种通过长期博弈与制度持续正反馈所积累的社会资本。制度性承诺的可预期性一方面取决于政策本身,另一方面来自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持续性和一致性。如果缺乏制度兑现承诺就会损害制度的公信力。由此可以看出,要加强信任建设,必须将短期政策激励转向长期制度供给,推动规则透明化、执行规范化、监督常态化。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正从传统的“管理—被管理”模式向“共建共享”的多元协同机制演化。相应地,信任逻辑的演化也应随之升级,不再停留于单向度权力让渡或行政承诺,而须通过制度化安排来实现政策预期的稳定和兑现,这对于培育可持续、可验证的制度信任基础至关重要。重塑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关键在于营造一个让企业“托得起心”的制度环境,使企业能够在明确、可预期、公平的规则下安心经营、放心投资,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政策、制度、文化等多维度的系统支撑。

一是以法治为核心夯实信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稳定的信任关系必须以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依托。应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贯彻实施,强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的平等待遇和司法救济效能,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消除民营企业对于产权不稳、权利难以保障的焦虑。同时,要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的稳定性与连贯性,避免政策“朝令夕改”,以便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撑。对此,应建立科学规范的政策供给机制,设立重大涉企政策的“预告期”和“缓冲期”,通过稳定的政策环境持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二是完善政策落实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增强政策传导的明确性与感知度。要构建一个涵盖全流程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政策的制定、发布、执行、评估等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到企业。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广泛、耐心倾听企业意见和诉求,形成政策解读的常态化机制,及时跟踪评估政策效果,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可预期性,减少政策的不确定性走向对企业干扰。三是为信任建设的加强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目前,社会民众对民营企业的认知不断深化,普遍认为其既是市场活力源泉,也是创新和就业的重要力量。全面认识其价值,有助于凝聚共识,激励其在现代化进程中担当作为。基于此,媒体和舆论应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展示民营企业在创新发展、稳岗就业和社会责任中的贡献,推动形成尊重企业家、尊重创造的价值共识。注重常态化宣传,开设专题专栏,树立优秀企业家典型;强化责任传播,联合发布“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客观呈现贡献;推进荣誉激励,健全表彰体系,提升企业家社会认同与话语权。通过多维度正向引导,营造理解和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总之,加强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信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看得见的手”不仅要有力,还要保持稳定性和可预期性。须着眼长远,在多个层面协同推进,以建立起规范化、制度化、可评估的政企协同机制,形成制度支持与价值认同的良好局面,从而有效缓解企业的不确定预期和不稳定焦虑,切实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与创新动能,真正让民营企业家“托得起心、放得开手、走得更远”,为新时代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持续而强劲的动力。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面上项目(项目编号:M20231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报头

  • 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 经典阅读赋能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价值探析

  •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培育青年社会责任感

  • 深化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 加强政府与民营经济的信任建设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