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光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多地政府机关食堂向公众开放,成为假日旅游的一道独特风景,更增强了游客对政府机构的亲切认知,体验到地方治理迈向开放、共享与亲和的深刻变迁。
机关食堂的走红,首先源于其亲民的性价比与独特的地域文化体验。9个小菜仅需58元,让游客享受到旅途中实实在在的实惠。而机关食堂推出的地方特色菜品,更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鲜活名片。当游客在机关食堂品尝地道的卤鹅或本土猪肉时,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舌尖上的满足,更是一种融合味觉体验与文化感知的公共服务。这种“舌尖上的治理”,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了游客与目的地之间的心理距离。
其意义远不止于宠客式的文旅营销。机关食堂通过一张餐桌、几道家常菜,让公共服务与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温暖交集。既精准破解了节假日出行吃饭贵、停车难的痛点,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政府形象。这种转变,传递出政务服务理念的跃升。
纵观近年来的趋势,从个别地区的先行先试,到越来越多的地方加入;从食堂开放到停车场共享,公共资源开放的范围正在不断拓展。这股潮流并非偶然,它精准回应了社会公众对公共资源更高效利用、公共服务更具人情味的期待。每一次成功的开放实践,都在为地方形象加分,为治理效能做注脚。期待这种亲民之举从节日风景变为日常状态,让开放的大门见证治理能力的提升,让共享的资源温暖更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