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劳务纠纷。”今年8月23日,随着被拖欠的最后一笔工资从河南省某公司拨付到账,事前在昌宁产业园区务工的吴某等4人艰难跨省讨薪之路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群众焦急求助到真挚致谢的背后,是昌宁县信访从“能办”的基础服务到“办好”的品质提升,更是构建信访联治、矛盾联调、工作联动、事项联办、问题联解多元共治“大信访”格局的体现。
吴某是隆阳区永盛街道老吴寨村村民,2024年初,经组长王某招聘参加河南宏瑞防腐安装有限公司在云南昌宁产业园区的云南通威公司二期项目建设。该工程于2024年6月完工后,王某支付了部分工资并承诺4人剩余的工资将于2025年6月再发放。然而到今年6月,吴某等4人仍未收到工资,经电话、微信等方式多次联系王某未果。由于宏瑞公司已经离开云南,吴某等人入场时未签订劳务合同,离场时也未要求相关人员出具劳务结算单,造成多次电话索要甚至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工资被拖欠问题,但终因诉求无依据始终未得到解决。
今年7月,吴某通过网络投诉的方式向信访部门申请帮助。该件转至昌宁后,昌宁县信访局和昌宁产业园区迅速就该信访件进行处置。经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和项目现场核实,吴某等人到宏瑞公司务工并被拖欠部分工资属实。8月上旬,该件信访人和代办人同时到昌宁产业园区共同确认工资数额,再由园区和发包方发函到河南宏瑞进行追讨。8月22日,拖欠吴某等3人的工资拨付到位,另一名被拖欠9900元工资的村民因个人账户原因也于次日拨付到账。
近年来,昌宁县将信访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依托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积极打造县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综治中心、接访接待中心“三位一体”多元信访调处化解综合平台,及时就地就便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信访问题,确保矛盾吸附在基层、纠纷化解在一线、问题防范在源头。今年上半年,昌宁县信访总量下降12.3%,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达100%,信访事项群众参评满意率达98%以上,初次信访一次性化解率达97.14%,信访工作“有为有位有威”的工作格局初步显现。
本报记者 李海球
通讯员 杨永生 张聆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