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卷尺哥”在网络平台走红,两年来他带着一把卷尺穿梭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专门给公共设施“找茬儿”。
向人行道倾斜20厘米的围墙,高出地面几厘米的井盖、宽度仅有48厘米的坡道……一把卷尺,量出的是城市治理的盲区,也量出了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城市管理千头万绪,难免有所疏漏,而“卷尺哥”的细心与坚持,正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自觉与担当。更可贵的是,他所指出的问题几乎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秒整改——挡道的树被移走,隐患井盖加装防护,破损道路及时修复。“一个敢挑刺,一个真整改”,这种良性互动正是对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诠释。当城市治理的精度与市民的幸福感知度逐渐同步,越来越多网友开始进行类似的“找茬儿”行动。这份由卷尺量出的城市温度悄然蔓延,提升着社会治理的精度,其中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深思和借鉴。
本报记者 王世涵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