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清文
据《新华每日电讯》日前报道,1991年,400多株澳洲坚果种苗跨越重洋,在大山深处的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试种。经过30余年产业深耕,澳洲坚果被冠以临沧之名,真正完成了从“洋种子”到“土特产”的蝶变,已成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高端农产品代表之一,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临沧也跻身全球最大的澳洲坚果生产基地。
经过30余年的种植与蜕变,来自澳洲的坚果与临沧实现了“双向奔赴”,“链”就了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奇迹。临沧坚果的崛起,不仅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产,更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这背后到底有何成功密码?又能带来何种启示?深入解剖临沧坚果的产业发展脉络,或许能从中窥见一些端倪。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不能“靠天吃饭”,必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临沧坚果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也存在“面积大产量低”等困境,后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的帮助下,当地构建起“院士团队+科技服务队+乡土人才”的三级服务体系,将实验室的成果“种”进果园,实现了从“种得多”向“种得好”的转变。可见,只有将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结合起来,才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不竭动力,让科研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机制创新是凝心聚力的关键路径。一开始,临沧坚果种植面临农户分散、采摘无序、标准混乱等问题。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当地成立临沧坚果产业联盟,以“联盟+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各方主体串珠成链,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抱团取暖。此举正是通过机制创新,让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主体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形成了产业发展共同体,汇聚起攻坚克难、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还要坚持面向市场主动创新。酒香也怕巷子深,当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种得好是基础,卖得好才是关键。临沧在发展坚果产业中探索出了一条市场化路子,一方面积极“引进来”,与国内坚果产业的头部企业等合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勇敢“走出去”,积极参展推介,开拓高端市场,努力推动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这表明,只有在提升品质的同时,面向市场主动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住阵脚、赢得未来。
临沧坚果的蝶变之路,是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乱到有序的特色产业成长之路,带来多重启示。展望未来,云岭大地的各类特色产业,都应从科技、机制、市场等多维度寻求破题之策,探索更契合地域实际、更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打造更多如“临沧坚果”一般亮眼的品牌,全面助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