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党建领航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与价值旨归

秦秀莲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与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为新时代优化基层治理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动,利益格局交错纵横,群众诉求日益多元化,亟需探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优化路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效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有助于提升治理效能,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深化思想引领与价值凝聚,筑牢现代化治理的政治根基。其一,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其二,构建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教育机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学习平台,创新“三会一课”形式,提高党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化基层干部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家治理方略、惠民政策等的理解,并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便于执行的治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其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行业规范等各方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淳化民风、规范行为的作用。其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宣传树立身边榜样、讲好社区故事、建设特色文化长廊、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多种方法,引导群众明辨是非善恶,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为基层治理实践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和强劲的精神驱动力。

完善协同机制与权责重构,畅通现代化治理的运转脉络。提高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需要构建多主体有序参与、良性互动、协同发力的体制机制,理顺各个主体的权利和责任,搭建高效运行的平台,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运转畅通。首先,要厘清各个主体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包括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居民个体等,明确权责边界。全面推行基层治理权责清单制度,明晰乡镇党委的领导责任;规范属地管理各项事务责任清单,推动基层党组织落实具体责任,为基层治理减负松绑、赋能增效。其次,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规范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协商会、民主听证会等制度程序,创新推广“小院议事厅”“楼主自治会”“村民说事”等微治理形式,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效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活力。再次,要创新资源整合。深化机制改革,做到民呼我为;提高执法质量和效能,确保服务资源、项目资金能够及时响应基层需求,精准下沉一线;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搭建“红色议事厅”“党建联席会”等协商议事平台,推动信息互通,实现议题共商、协同处置,精准识别治理需求,高效匹配治理资源,联动解决治理问题。

强化数字赋能与智慧治理,激活现代化治理的创新引擎。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支撑。要积极拥抱数字技术,推动党的组织优势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以党建为引领、以数据为基石、以服务为宗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实现效能跃升。具体而言,其一,打破数据壁垒。对公安、人社、卫健、民政、市场等各个部门的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系统的基层治理数据库和智能指挥调度平台,为党组织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其二,利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分析手段打造“党建+网格+大数据”的模式,对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等多个治理要素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智能分析、自动分拨、及时处理,提升风险隐患的预测能力,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其三,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推动党务、政务、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现民意诉求“一键直达”,让办理进度透明可查询,让服务评价优质可反馈,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其四,要避免陷入“技术决定论”的陷阱。坚守“数字向善”的原则,让数字技术真正发挥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注重“数字包容”,对线下服务进行优化,关爱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高人工服务质量,兼顾技术应用效率和治理人文温度。

党建引领下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场把握国家治理规律、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探索。深化思想引领,凝聚价值共识,筑牢政治根基;完善协同机制,重构各方职责,畅通运转脉络;强化数字赋能,实现智慧管理,激活创新引擎。三条路径相互交织、共同发力,可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有机嵌入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发展动能,在回应诉求中提升服务温度,书写新时代“中国之治”的生动篇章。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3&ZD003)、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课题号:SKL-2024-1091)的研究成果]

  • 报头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与价值旨归

  •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 深入挖掘文献价值 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 以红色文化为依托探寻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路径

  •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物流人才培养全链条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