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育人新声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物流人才培养全链条

董劲

当今,全球物流产业正处于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刻变革浪潮中,行业边界不断拓展,运作模式持续创新,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物流人才不仅要精通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硬技能”,更需具备强大的心理韧性、情绪调节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等“软技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这为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作为物流领域基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输送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已成为顺应智慧物流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保障学生在未来职业道路上稳健前行的重要支撑。

课程融合:在专业场景中系统构建心理认知体系。可在课程中深度嵌入企业真实场景,实现专业知识与心理技能的有机共生。如智慧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可融入无人自助搬运车(AGV)调度系统突发故障导致货架碰撞、订单积压触发客户投诉潮等复合型危机场景,通过分组实施“认知重评训练”,帮助学生将焦虑能量转化为解决方案。在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课程中,则可模拟某生鲜配送因交通管制延迟,客户在社交媒体发布投诉视频的危机事件,以直击物流服务业的心理痛点,强化学生在舆情危机中的心理稳定性。通过角色扮演“愤怒客户—客服经理—公关总监”的三角对话,实践“共情式沟通黄金法则”——先接纳情绪、再澄清事实、终提供补偿。在物流成本控制课程中,可创设供应商价格谈判情境,引导学生演练“压力情境下的决策思维”、引入“谈判心理学工具包”,包括让步策略设计、情绪锚点控制等技术,培养学生将成本危机转化为价值创新机遇的能力。同时,结合物流职业心理适配测评工具,科学分析学生特质维度——高秩序感人才适配仓配流程优化岗位,抗压型人格可攻坚紧急物流调度任务等,可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经验的同时同步建立起精准的职业定位认知。此外,针对物流行业高协作、高应变的特性,需构建模块化心理韧性训练体系。运用情绪管理挑战、疲劳决策考验、冲突调解实战等情境实训项目,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四步法”重建协作为基础,将“责任担当”“应激耐受力”“跨文化共情”等抽象素养转化为可观测的行为,实现职业精神的内化生长。

数字赋能:构建全周期职业适应支持生态系统。由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职业技能基础和发展需要,在传统的职业适应性训练中,教师难以准确、全面地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及需求。而数字平台则可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测评、心理知识学习等方面的服务,允许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评估,让他们能够获得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指导,从而增强他们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为解决物流实习生分布广、场景杂的痛点,应建立智能心理支持云平台,形成“监测—预警—干预—提升”的闭环系统。具体而言,一是动态画像。通过采集实习生在处理货运延误、成本超支时的生理指标(心率变异性、皮电反应)等,结合人工智能(AI)情绪识别生成专属的动态画像。例如,在毕业生求职季,教师可在数字平台上开设“职场适应力提升”专题模块,并上传涵盖面试紧张、同事沟通障碍、工作压力应对等职场情景模拟的短视频。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在平台开启“心理适应打卡”活动,要求学生连续三周记录每日求职或实习中的心理波动,并通过平台智能心理助手进行初步分析。二是精准干预机制。为客服岗推送“愤怒客户安抚虚拟现实(VR)实训模块”,社群支持网络每周举办“物流人心事”匿名研讨会,议题可为“配送差错遭万元罚款的心理重建路径”“智慧物流系统学习焦虑的认知解构方法”“面对货主不合理要求的边界建立技巧”等。教师每周可选取“收到拒信后如何快速调整情绪”“如何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环境”等典型案例在班级群组织匿名讨论,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提出解决方案。还可以推送缓解焦虑的呼吸训练音频、提升沟通技巧的动画教程等定制化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自我调节方法,并在后续求职过程中体现更强的心理韧性,进而主动寻求帮助并快速适应职场变化。

模式创新:构建“心理+技能”融合的物流人才培育新范式。在物流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与服务密集型深度转型的关键阶段,职业素养的内涵已从单一操作技能升级至“心理韧性—专业技能—职业伦理”的三元结构。对此,可加快构建《物流从业人员心理资本评估标准》,将心理韧性纳入行业标准体系,这既是对物流行业高强度、高压力职业特性的精准回应,也是提升行业服务质量与从业者福祉的重要举措;推动头部企业建立“心理安全库存”机制,即在人才库中储备具备高心理弹性的应急调度团队,以便从业者提供常态化心理支持,推动物流行业从“效率优先”向“人文关怀与效率提升并重”的高质量发展转型;教育层面则需开发《物流心理实务》校本课程,编写智慧仓储心理防护、跨境谈判心理策略等特色模块,以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技能。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入物流人才培养全链条,才能锻造出兼具科技应用能力与人文精神厚度的新型物流人才,为构建安全、韧性、绿色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注入重要动能。这不仅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更是支撑中国物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支点。

(作者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 报头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与价值旨归

  •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 深入挖掘文献价值 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 以红色文化为依托探寻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路径

  •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物流人才培养全链条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