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清风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监督故事

产业生金富山乡

秋日里,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和平镇那壮村的山野间,佛手迎来丰收季。清甜香气随风弥漫,一颗颗黄绿相间、状如手掌的鲜果缀满枝头,村民们穿梭林间忙碌采摘。

佛手,又名佛手柑,成熟果实兼具观赏、鲜食价值,更是常用中药材。近年来,佛手产业已发展成为那壮村“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

聚焦产业发展全链条,镇沅县纪委监委充分激活“1+2+N+1”联动监督机制,以驻村干部为核心开展“嵌入式”监督,组建由纪检监察干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及村民代表构成的监督专班,主动参与种植技术培训、订单收购对接、收益分配等各环节,以精准有力的监督为产业纾困解难、赋能增效。

2017年,镇沅县纪委监委以挂村帮扶为抓手,构建“纪检监督+产业发展”协同模式,督促镇、村两级立足当地生态优势,加快资源经济转化,培育龙头企业与中小微农业企业,探索出一条稳扎稳打的富民之路。

当年10月,那壮村引进“云佛手”品种推广种植,探索出“村党总支+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并建立收益分配机制——投产后农户获65%收益、公司占30%、村集体经济得5%。2025年,该机制优化调整为农户占比80%、公司15%、村集体经济5%,让利于农的导向更鲜明。

产业起步阶段,曾因技术匮乏、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不力,导致佛手个头小、品相差、品质参差不齐。该县纪委监委迅速督促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强化技术指导,积极对接省级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开展培训,从土肥水管理到病虫害绿色防控,全方位破解种植难题。

“现在种出的佛手个个肥硕饱满、色泽均匀,目前已经进入第三轮采摘。”种植户李顺明的话语里满是喜悦。

为保障产业收益分红公平合规、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有序,该县纪委监委紧盯产业收支、收益分红、信息公开、农村集体“三资”运营等关键节点,推动落实阳光议事制度,全程督导资金投放、分配与使用,确保每一笔资金流向清晰、管理透明。

8年来,那壮村已种植佛手2000亩,累计为农户创收700余万元。

本报通讯员 李颖 谭睿龙

本版统筹 谢进

  • 图片新闻

  • 报头

  • 聚焦关切 纾困解忧

  • 将廉洁文化融入日常

  • 规范林麝养殖产业发展

  • 让国门大学特色更鲜明

  • 护航推进乡村振兴

  •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 产业生金富山乡

  • 保障就业帮扶政策落地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