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进大学生榜样教育的范式转型

牛雪 高乐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新媒体凭借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深度嵌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其信息获取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这一变化正重塑着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生态:它既开辟了全新的传播渠道,也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高校应重新审视教育场景,精准把握技术赋能与价值引领的融合点,着力打造更具时代气息与情感共鸣的榜样教育新模式,推动其实现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交互、从理论说教到实践涵育的深刻转型。

创新榜样选树标准,筑牢榜样教育根基盘。高校要突破“成绩至上”等固有框架,将创新力、实践力、共情力纳入榜样评判的指标体系,既关注在实验室攻克技术难题的“学术达人”,也挖掘长期参与社区服务的“志愿微光”。通过设置成长型、创新型等多元化标签,让具有不同特长、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找到可参照的榜样坐标。同时,利用大数据和新媒体技术优化选树流程。通过校园社交平台、学习类App收集学生日常行为数据,分析学生在学习、实践、社交等方面的闪光点,发现潜在榜样。同时,开展线上投票、匿名推荐等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榜样评选,增强其认同感和参与感。还应紧跟时代脉搏,动态调整榜样选树标准,将网络正能量传播、数字素养提升等纳入榜样评价指标。例如,对积极在网络空间弘扬主流价值的学生给予“网络文明使者”等荣誉称号,激励更多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发挥榜样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创新媒介传播矩阵,拓宽榜样影响覆盖面。针对不同平台特性定制传播策略,构建“分众化+场景化”的分层传播体系。可在B站为青年榜样打造专栏或知识区,邀请校友分享职业成长故事、奋斗历程;或发起“我的榜样时刻”抖音短视频挑战赛,鼓励学生用Vlog记录身边榜样故事。此外,借助“关键意见领袖(KOL)联动传播”模式放大影响力,邀请校园网红、学生意见领袖与榜样人物合作,通过直播连麦、短视频合拍等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榜样精神。例如,组织学霸榜样与校园UP主共同制作学习方法分享视频,整合双方的专业经验与创新思维,让榜样力量突破校园边界,实现更广泛的传播。

创新实践引导路径,强化榜样示范引领力。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开发“榜样元宇宙实验室”,如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复刻科研攻关、乡村振兴等场景,学生通过虚拟空间参与“火星车设计”“非遗技艺传承”等项目,与榜样人物的数字分身进行实时互动。此外,需以榜样事迹为蓝本,设计实践项目,如围绕乡村振兴榜样的经历,组织学生开展“数字助农”新媒体运营项目,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推广农产品;发起“大学生科创孵化计划”,号召学生组队参与专业对口的科研项目研发,在实践中传承榜样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报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 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生乡村调研的方法论转型

  • 元宇宙视域下编剧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 推进大学生榜样教育的范式转型

  • 引育并举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