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雯
新时代,“以乐化人、以礼立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为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育注入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按照这一根本遵循,当前高师声乐教学亟须深化文化内涵挖掘,破解价值引领与艺术技能脱节、文化传承使命感有待加强等现实课题。将礼乐文化精髓深度融入思政育人全过程,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这不仅关乎声乐技艺的传承,更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实现培根铸魂时代使命的重要途径。
礼乐文化的教育意义
礼乐相济的教化本真。礼乐文化的精髓,深植于“致中和”的和谐理念与“人道”的强大教化中。“乐”远不止是艺术形式,更是沟通天地、涵养性情、维系道德伦理的媒介;而“礼”则为这份和谐赋予了秩序与规范,是道德理性在国家制度与行为规范上的外化,贯穿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正如《礼记·乐记》所言:“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二者相辅相成,以道德理想为核心,共同指向个体人格的完善与社会整体的和谐。
思政铸魂的价值契合。细究礼乐文化,其蕴含的“家国情怀”“仁爱诚信”“和而不同”等价值观念,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共鸣,与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契合。声乐艺术通过旋律、节奏、歌词等载体,能够直观传递礼乐文化中的“和合”“中庸”思想,实现从“技艺训练”到“人格养成”的升华。这绝非生硬的嫁接,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在育人目标上产生的深层共振。
美育思政的天然载体。从美育视角看,美学家宗白华提出的“艺术意境”理论认为,美育需通过“形式美”抵达“精神美”。声乐艺术,集声音之美、情感之真、文学之深于一体,其强烈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让它天然成为承载礼乐精神与思政内涵的载体,肩负着“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崇高使命。
礼乐文化融入高师声乐思政教学的策略建构
礼乐文化融入高师声乐思政教学,既是一项传承中华文脉的文化工程、塑造时代新人的铸魂工程,更是面向未来、夯实根基的美育筑基工程。高师声乐教育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阵地,亟须将礼乐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体系,构建“课程思政+专业育人”的协同机制。
顶层融入:锚定方向,重构课程。高校层面需主动作为,把礼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清楚明确地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及声乐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项指南中。在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中,要凸显文化传承力这一核心指标,保证国家层面的文化教育政策在教学顶层设计中得到切实体现。重构课程体系,打破技能课和理论课间的壁垒,构建“技艺道”相互融合、完整统一的课程新生态。可在声乐技巧、艺术实践、音乐史论等主干课程中,系统性嵌入礼乐文化的模块,开设如《中华礼乐经典声乐作品研习》《礼乐文化与声乐教学》等特色课程,设立“古琴演奏与礼乐吟唱”“戏曲身段与礼仪规范”等实践性课程,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参与教学,实现技艺传承与文化浸润的双向互动。
内容再造:激活经典,回应时代。要加快建设一个融合文本、音像、数字资源的“礼乐文化声乐教学资源库”,系统梳理、精心编选承载着厚重礼乐精神的经典声乐作品——从《诗经》的雅颂篇章、古琴琴歌,到古代诗词艺术歌曲,再到近现代的优秀创作等。把教学的重点从单纯的技术磨炼,转变为对作品历史背景、深层文化意义以及伦理价值的深入解读与沉浸式感受,推动声乐作品的现代化创新。激励师生勇于尝试,创作或改编体现新时代礼乐精神的声乐新作品,引导其运用现代声乐技巧演绎传统礼乐题材,赋予古老智慧以崭新的时代活力,探寻更契合当代青年的表达方式。
教法革新:情境浸润,知行合一。一方面,要创设情境化教学体验,创设模拟古代礼乐展演的情境,组织“歌诗”“弦歌”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切体悟“乐”所蕴含的“和”与“礼”所要求的“敬”。另一方面,要提倡剖析式的深度学习,围绕“乐与政通”“郑卫之音的辨析”等重要命题,或者经典作品设计研究性课题,鼓励学生采用文献研读、实地文化考察、艺术实践创作以及价值观辨析进行学习。同时,拓展实践育人平台,积极组织“礼乐文化进校园/社区”志愿服务、主题音乐会、文化宣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播礼乐精神,在服务中深化理解、践行责任,实现从“认知”到“行动”的跃升。
师资协同:提升素养,跨界融合。礼乐文化与声乐思政教学融合的关键在教师。首先,要提升教师文化素养,通过专项培训、主题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切实提升声乐教师对礼乐文化的认知深度,增强其思政育人能力,有效克服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重技轻文”倾向。鼓励并设立相关专项研究课题,引导教师深入开展礼乐文化与声乐思政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真正做到“以研促教”。
将礼乐文化深度融入高师声乐思政教学,是对教育根本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出的文化回应与时代答卷。它要求我们在政策高度上精准锚定方向,在理论深度上贯通古今智慧,在策略建构上实现课程、内容、教法、师资的协同创新,以奏响礼乐文明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恢宏乐章。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