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水质好,供水也稳定,啥时想用啥时有,花钱不多用得舒心。”面对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乌东德镇中村村村民卢之学拧开了厨房的水龙头,同时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
此前,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时,中村村群众向禄劝县纪委监委反映,因农村供水管网缺乏管理维护,水管脱落、被石头砸坏等问题频发,部分农户因此断水、缺水,严重影响生产生活。“明明主管有水,家里却接不到水”的矛盾成为群众反映集中的“关键小事”。
群众的呼声就是监督的号角。深入了解核实后,禄劝县纪委监委立即将农村饮水运行管护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监督项目,联合县水务局开展全县农村饮水运行管护不到位专项监督检查,围绕责任落实、运行管理、水费收缴3个方面,全面排查梳理存在的问题,破解农村饮水运行管护“老大难”。
专项监督检查中,县纪委监委强化“室组地”联动,积极运用片区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社区)组织+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群众代表”联动监督效能,贯通压实县、乡、村各级各部门责任。督促指导村级党组织完善“以水养水”饮水自治管护机制,将农村饮水运行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内容,推行分类分区收费管护模式,彻底解决水费收缴难题,推动饮水管护从政府兜底向村民共治转变,有效破解农村饮水谁来管、怎么管问题。
“现在水管坏了有人修,维护费用交得明白,更关键的是,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主动监督管网保护、配合管护人员工作,形成了政府建好、我们管好、大家用好的新格局。”中村村党总支书记吴昌明说。
县纪委监委还深入开展农村供水工程管护资金监督检查,督促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水质检测和节水护水宣传教育,及时协调化解农村用水矛盾纠纷,常态化开展基层管水人员管网巡查、维修养护、设施设备运用、水源消毒杀菌等技能培训,严肃查处农村饮水运行管护过程中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及“甩手掌柜”等问题,以强有力的监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长流水、不断线”。
本报通讯员 文天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