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的初试啼声,到玉溪的崭露头角,再登上香港舞台……从家乡弥渡,一路唱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这群弥渡的孩子,用清澈如泉的歌声,在3年多的时光里完成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成长。
2022年2月,弥渡县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团正式成立。首批团员中,70%来自各个乡镇的农村孩子。合唱团从一开始的两个班到现在的四个班,人数不断增多。截至目前,合唱团成员一共有223人,涵盖汉族、彝族、白族、回族、傣族等多个民族,有小学、初中、高中等多个阶段。
弥渡县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团教师王晓溪说:“合唱团2022年成立,这些孩子从一开始不敢张口、不敢跟别人交流,到现在能够自信地在舞台上表演,我看到他们的成长历程,感到非常自豪,也希望我们的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团能够走向更大的舞台。”
2022年3月,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美育专家工作站在弥渡挂牌成立,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教授担任首席专家,为合唱团注入专业的艺术理念。专业的指导随之而来。北大青年教师靳子玄成为孩子们的音乐引路人。他不仅为合唱团量身改编创作了许多既保留乡音又富有新意的作品,更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陪伴着合唱团与本地指导老师们的每一次成长。
靳子玄希望音乐能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无论未来去往何方,都能让他们铭记乡愁。他认为,音乐可以成为联结彼此的纽带,凝聚成有归属感的共同体,让大家拥有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同时他也期盼,这些音乐作品能在孩子们长大后、步入社会独自面对各种困难时,成为源自童年的艺术力量,帮助他们跨越阻碍,给予内心坚强而有力的支撑。
在北大持续帮扶和本地老师们的坚守下,这颗美育的种子开始破土发芽,绽放出令人惊叹的花朵。而站上北大的舞台,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梦想成真的一刻。
弥渡县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团成员李欧吉说:“以前在三班的时候看到一班的同学们能去外地演出,非常羡慕他们。如今,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北大,没想到我的歌声也能传到北大。”
从最初的羡慕到如今的亲身参与,李欧吉的经历正是合唱团人才培养机制和孩子们追梦精神的生动写照。从弥渡乡村的排练教室到北大的舞台,这条路上,写满了孩子们3年多的成长与蜕变。合唱团也在国内外舞台上屡获殊荣:合唱团获评“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曾多次与内地一流艺术团体进行交流演出,并在第九届中国童声合唱节上获得青少年组、民族组双金奖,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获得少年组、乡村地区团队组两个“一级合唱团”荣誉,在“2025世界合唱节——香港”中获得民谣组金奖并受邀与瑞典Zero8合唱团、俄罗斯春天童声合唱团等国际一流合唱团同台参加星级音乐会演出,收获业界好评。
本报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王玺涵 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