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开远市将体育赛事作为催化剂——

赛出活力 链动经济

本报记者 殷洁

百余年前,蜿蜒的滇越铁路不仅带来了资源与商贸,让开远成为滇南工业重镇,也将足球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上。

时至今日,体育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肌理,成为驱动开远城市发展的一股强劲力量。

近年来,开远市积极探索赛事经济的发展路径,将其作为激发城市活力、促进产业升级、拉动内需增长的重要引擎。这座滇南重镇,正由此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绿茵启蒙 运动生根

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通车,滚动的车轮带来了人员的流动、信息的交流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渗透。1930年,滇越铁路开远站上的法国人组建足球队,每3年举办1次比赛。20世纪中后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足球运动在开远蓬勃发展,成为连接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

随着铁路运输和工业发展,开远聚集了大量产业工人,这些新兴群体成为早期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要力量。自1971年起,开远每年都要举办职工足球友谊赛。2003年,比赛正式更名为“开远市小康杯足球赛”。

夕阳下,球场上散落的足球、沾满泥土的脚印以及工人爽朗的笑声,构成了一幅铁路时代开远独有的、朴素而生动的画面。这便是足球最初在开远生根发芽的写照——在时代变迁、人员流动中,一种自发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大众体育”。

随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西南赛区比赛、全国“体校杯”足球(女子组)比赛等重大赛事落地开远,这里成为全国首个加入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的县级市,并连续5年承办全国总决赛。同时,开远市也被确定为全国47个校园足球布局城市之一,是其中唯一的县级城市。

几十年间,足球赛事接连不断,由足球点燃的运动火种燃烧正旺。

元旦穿城赛跑、“双拥杯”篮球比赛、“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等赛事汇聚开远,点燃了城市的激情,绽放出无数竞技梦想。这些赛事不仅展现了开远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的热情,更让这颗镶嵌在滇南沃野上的明珠,因体育而闪耀。

蓄势待发 筑基焕新

乌云压城,一场暴雨即将来袭。

在开远市体育中心十一人制足球场上,开远市2025年“勤锻炼”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气氛同样激烈,空气中弥漫着不服输的气息,仿佛要将即将到来的暴雨点燃。“跑起来!跑起来!注意防守!”开远市中和营中心校足球男队教练李建鹏在场边指导,紧盯球员表现,不时对着场上喊话。

2020年,开远市体育事业完成了从“面子”到“里子”的升级——开远市体育中心建成开放,包括体育场、综合训练馆、体育馆、游泳馆及配套设施,配备纯天然草坪标准足球场、塑胶赛道,设置跳远、撑杆跳、标枪、跳高、游泳、羽毛球等比赛场地。同时,体育中心内还增加了观众席位容量,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赛事信息发布、票务管理、场馆预约的一体化运作。

不止于体育中心,开远市同步推进城市社区健身设施、学校体育场馆、社会足球场等设施的建设与开放共享,形成了覆盖城乡、层级清晰、功能完善的体育设施网络。“硬件的升级既服务于赛事的举办,为高水平、高规格的赛事活动提供了专业平台,也让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体育运动体验。”开远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王涛介绍,目前,开远市共建成各类体育场馆(地)911个,人均体育场馆(地)面积达2.69平方米,居全省前列,人民群众锻炼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今年上半年,开远市已举办各类体育赛事30场。一场场精彩赛事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开远市正以健全的体育组织体系、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后备体育人才吸引更多目光投向这片热土。

“赛事+”驱动 产业融合

驭风而行,穿行在花海湖畔。不久前,727名来自17个省(区、市)的骑行爱好者竞技凤凰山,在沿途中感受开远“一山一湖一湿地”的城市面貌和万人游览健身的健康底色。

通过一场赛事认识一座城市,已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赛事经济的魅力,不仅在于体育本身,更在于其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交通、住宿、餐饮、零售、旅游、文化、康养等多产业协同发展。开远市深谙此道,大力推动“赛事+”多元融合发展,让赛事活动成为撬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杠杆”。

发展赛事经济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战略眼光、持续投入和精细运营。开远实践证明: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与城市特色紧密结合是关键要素。

政策定向、高位推动——开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赛事经济发展,先后印发《关于振兴开远足球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远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持续推进体育事业发展;通过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等方式,为赛事举办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开远市建立赛事协调联动机制,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参与赛事运营。

赛事丰富、构建体系——开远市不再局限于传统足球,而是积极拓展赛事种类,形成了以足球为核心,篮球、排球、田径、棋牌、户外运动等百花齐放的赛事体系,既有面向大众的马拉松、健步走、广场舞等全民健身赛事,也有面向青少年的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竞技类赛事,赛事的常态化、多元化,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参与需求。

经济拉动、效应初显——开远市找准定位,“赛事+风光”“赛事+工业”“赛事+康养”“赛事+文化”的路径逐渐清晰。开远依托山水城市格局、老牌工业城市记忆、成熟康养资源及滇越铁路历史文化,以赛事串联起文旅体验,推动餐饮、住宿行业发展,初步形成“一人参赛、多人旅游”“单人竞赛、多人消费”的文体旅消费链。

以赛事聚人气,以赛事促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向开远汇聚。

“我们希望以体育事业推动体育产业,带动文旅产业。”王涛希望通过促进赛事经济蓬勃发展,带动体育用品制造、销售、服务等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需求,让体育成为连接健康生活、文化传承、旅游休闲与城市发展的重要纽带。

从滇越铁路传入的足球火种,如今已成为以足球为引领、多元赛事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引擎;从简陋的厂矿球场、校园跑道,到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体育中心;从单一的体育竞技,到“赛事+”激发的多产业融合与创新……开远的“赛事+”模式,正从单一的体育旅游向复合型、主题化的方向发展,将体育赛事作为催化剂,推动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形象的提升。

短评

绿茵场是窗口,体育赛事是引擎,开远市以此打造城市发展的创新范式,其成功的内核,在于赛事经济引发的深层“裂变效应”。其广度,体现为通过持续的热度与关注度,对产业链的系统性拉动与消费生态的重塑,绝非局限于门票与旅游的短期收益;其高度,则在于以一种昂扬向上的体育精神,凝聚了市民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为城市注入了无形的“软实力”。让体育赛事成为撬动城市发展的杠杆,开远市通过提升硬件设施、打造品牌赛事、推动产业融合、加强市场营销等一系列举措,最终将体育赛事转化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多赢局面。

  • 精准送服务 暖心解民忧

  • 跋山涉水绽芳华

  • 报头

  • 端稳务工金饭碗

  • 门口就业日子甜

  • 生态油茶绿 富民产业兴

  • 养老金到手 愁容变笑颜

  • 赛出活力 链动经济

  • 信用兑实惠 生活享便利

  • 标准量好茶 新路拓市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