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破除路径依赖

唐嘉倪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干部砥砺初心、增长才干的主阵地。当前,仍有少数干部陷入路径依赖的舒适区,习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锐气。这种状态不仅制约干部个人成长,更会导致政策执行打折扣、治理效能“打白条”,影响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

路径依赖的出现,起点往往是思想上的经验主义。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些干部第一反应不是立足实际琢磨新办法,而是翻老皇历、找旧路子;这实则是责任担当的缺位,哪怕知道老办法不管用,也不愿主动突破,陷入不敢闯、不愿试的被动循环;而行动的被动滞后,最终会外化为政策执行的机械僵化,导致好政策难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究其成因,是客观制约与主观短板的双重叠加。客观上,基层工作兼具千头万绪的复杂性与责任连带的高压力,保守路径成为风险最低的选择。同时,一定范围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挤占了干部深入思考、大胆探索的时间与精力,创新自然无从谈起。主观上,则是部分干部的能力赤字与精神懈怠。一些干部面对数字化治理、精细化服务等新课题学习意识淡薄;缺乏突破自我、攻坚克难的内在动力,最终在惯性中丧失创新活力。

打破基层工作的路径依赖,需要组织赋能与个人共同发力。一方面要强化思想引导,树立破旧立新导向,将改革创新纳入干部价值坐标系。另一方面要注重精准赋能,提升攻坚克难本领,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推动干部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此外需健全激励机制,突出实干实绩标准,细化容错纠错机制。着力松绑减负,营造鼓励探索环境,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创新的活力充分涌流。

  • 报头

  • 筑牢疾控屏障 守护群众健康

  • 破除路径依赖

  • 善听街谈巷议

  • 警惕旧衣回收套路

  • 下期介绍

  • “AI魔改”亟待规范

  • 云南体育取得佳绩有何密码

  • 微看点

  • 从门票经济向综合营收转型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