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 申伟杰
识准一名好干部,既需时间维度的沉淀检验,更需多元视角的立体观察。干部的品行与担当,既体现在重大任务和关键时刻,也融于日常言行与群众口碑之中。要真正把干部考准考实,须打破“办公室考察”的局限,主动走进基层,从街谈巷议中捕捉真实声音,掌握那些材料未载、会场未闻的“活情况”。
考察识别干部,贵在精准,难在全面。干部是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最有发言权。那些在田间地头、社区院落的闲谈交流,看似平常,却蕴含着评价干部最真实、最质朴的标准。只有当组织部门的考察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每个角落,让干部的表现全方位接受群众检验,选拔出来的干部才能真正贴近地气、赢得民心,成为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主心骨和领头人。
当然,倾听街谈巷议,绝非意味着简单采信闲言碎语,而是对考察者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提出了更高要求。考察者须迈开步子、沉到一线,在与群众自然交流中,听真话、察实情,从群众的一言一语中敏锐捕捉干部作风能力的真实信息。要建立健全让群众敢讲真话的机制,通过匿名问卷、随机访谈等方式消除群众的顾虑,确保收集到的意见真实反映群众的心声。同时,要对收集的社情民意进行科学辨析,与工作实绩、一贯表现等相互印证,避免偏听偏信、以偏概全。要延伸考察触角,将上级评价、同级看法与服务对象的直接体验相结合,通过多方信息的比对分析,勾勒出更立体、更真实的干部形象。
通过倾听街谈巷议,才能让群众口碑在干部考核评价中占据应有的分量,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