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培育文明乡风
《人民日报》:每个家庭都是村庄肌体的细胞,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石。家庭和睦、邻里相助,能有效推动形成良好风尚,促进乡村和谐稳定。乡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因家庭琐事产生的矛盾冲突,不仅影响家庭与邻里关系,也可能带坏民风村风,阻碍村庄发展。善于引导群众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化风成俗,体现着乡村治理的智慧。“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需创新方式、以点带面、细化落实。孝老爱亲的乡村风尚愈发浓厚,村风民风向上向善,必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多精神动力。
有“烟火气”的文化更喜人
《光明日报》:近日,一场“指豚为鸡”的网络趣谈在第十五届全运会期间悄然兴起。这场看似偶然的文化热潮,实则蕴含着文化发展的必然逻辑:只有真正扎根于人民群众,文化才能焕发持久而强大的精神凝聚力。“烟火气”是文化的本真,蕴藏着人民最朴素的情感与期盼,承载着文明传承的基因与力量。新时代的文化创作,就是要让每一段文化根脉都在生活实践中延续生机,让每一个奋进瞬间都在时代长卷中找到坐标,从而不断唤起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凝聚成最坚定的前行力量。让我们以时代为底色、以生活为土壤、以创新为羽翼,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磅礴而持久的精神滋养。
本报记者 何嵘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