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调查研究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绘就云岭大地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张春梅 苟园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将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云南作为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边疆省份,民族团结进步是发展的根本前提,共同富裕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并将其融入育人实践、服务地方发展,是我们肩负的时代使命。

深化理论认知:准确把握共同富裕与民族团结进步的辩证关系。全会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对云南而言,促进共同富裕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相辅相成。一方面,民族团结进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根基。云南居住着多个民族,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守望相助、同心奋斗,形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历史证明,没有民族团结,就难以形成推动发展的共同意志,共同富裕也就失去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保障。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关键。若发展成果不能惠及所有民族、所有地区,势必影响民族关系,动摇民族团结的基础。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为民族团结注入持久动力。

聚焦省情实践:探索共同富裕赋能民族团结进步的云南路径。将全会精神转化为云岭大地的生动实践,必须立足云南省情特点,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以高质量发展夯实物质基础。云南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做强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普洱茶产业带动数百万少数民族茶农增收致富;“西电东送”工程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二是以共享发展彰显民生温度。要持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改善边境地区和高寒山区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近年来,云南大力推进边境幸福村建设,许多边境村寨旧貌换新颜,边疆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三是以精神共富凝聚社会共识。要深入挖掘和讲述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和现实篇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传承保护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扛起育人责任:引导青年投身共同富裕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育人实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用云南本土鲜活案例,通过情境体验、案例研讨等方式,讲清楚共同富裕与民族团结进步的内在逻辑。组织学生深入民族村寨、边境一线开展社会实践,在亲身体验中深化理论认识。二是深化理论研究,服务地方发展。围绕云南在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进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形成有分量、可操作的研究成果,为科学决策提供学理支撑。三是引导实践参与,强化使命担当。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国情省情教育,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中。鼓励学生毕业后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建功立业,为促进云南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团结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将中央精神与云南实际紧密结合,讲深、讲透、讲活共同富裕与民族团结的云南探索,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共同用奋斗之笔,绘就云岭大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画卷。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25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专项”新发展理念视域下云南边境民族互嵌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X2025YB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报头

  • 绘就云岭大地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 以制度型开放激活边疆治理内生动力

  • 全面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 厚植生态文化 赋能乡村振兴

  • 以法治护航云南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