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法 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船艇支队一大队大队长谭建华:

践初心 护安全

人物故事

27年前,长江航道上小有名气的舵手谭建华,放弃高薪回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险滩密布、缺乏科学航标与航行图的澜湄航道“画像”。

2011年12月9日,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指挥部在西双版纳关累港揭牌,标志着四国执法安全合作新平台正式建立。谭建华毅然报名,经层层筛选后被特招入伍。如今,348页图文并茂的手绘航图见证其“湄公河卫士”的初心,在澜沧江—湄公河上行船的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及老船长们都说:“有谭建华在,湄公河上无险滩。”

8年手绘“生命航图”破解航道难题

初见澜沧江—湄公河,谭建华便被险象环生的航道吓了一跳:一个航标都没有,行船时用竹竿试水深,分不清哪里是浅滩,船舶事故特别多,航道上常能看到遇险船只的残骸。

从那以后,他白天完成船艇清洁、货物搬运等体力活后,便带上一根竹竿站在船舷,无论烈日暴晒还是船舶颠簸,都没能阻止测绘的决心;晚上,凭借记忆用一支铅笔、一把直尺、一张A4纸“窝”在不到5平方米的住舱里绘图,大家都说他魔怔了。

“记忆会有偏差,水位会有变化,沿岸参照物极少,建筑物每年都在变化,一些滩涂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回忆起当年绘制工作的艰辛,谭建华仍历历在目。看到他的不懈努力,之前不理解他的同事开始主动帮助他收集水文资料,为航图绘制注入合力。

8年后,《澜沧江—湄公河航行参考图》的基础手稿绘制完成,谭建华将它无私分享给其他湄公河老船长。一方面希望老船长们帮他完善这份图纸,另一方面他更希望因此能让澜湄航道上的事故率越来越低。

除此之外,谭建华还编纂《湄公河航道与引航》《湄公河水上事故警示录》等书册,把自己对航道水文特征、航道变化及沿岸情况的丰富实战经验倾囊尽献。他自创的“滑板式流线型舵叶”解决了山区河流浅水航行难题,多项研究理论成果受到多个部门和相关航运院校的好评。

14载默默奉献传帮带育人才

湄公河航道险情瞬息万变,航行教学从无固定课堂,指令往往关乎生死——喊“右舵”,“右舵”迟半秒,艇就可能撞礁。他摸索出“食指右舵、双指左舵、拇指稳舵”手势,比口令更高效。

“我一人开得再好,也只能驾一艘艇,带更多新人,才能守护更多安全。”入警后,谭建华定下传帮带目标,将航道、水流、操纵、避碰、经验、应急“开船六关”作为必修课,要求徒弟动中练、静中学,从简单水域到复杂航段,锤炼实战能力。徒弟亓晓东曾因舵机切换失误让艇打转,谭建华只提醒“别慌,找问题”,这种注重引导、强调责任的教学方式,让亓晓东真正懂了“船长”的使命担当,如今已成长为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操舵骨干之一。

今年7月17日,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谭建华航海工作室”在西双版纳州景哈挂牌成立,旨在传承澜沧江—湄公河航行技术经验,培养航行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专业化水平。

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机制运行14年以来,谭建华从未止步。有了单位支持和更精良的观测设备后,他持续研究澜沧江—湄公河航道,总结积累了几代跑船人的智慧结晶,撰写多篇专业论文,为更多航运同行在相关领域提供参考。谭建华行船27年、航行湄公河30余万公里,做到了无安全事故。

还在跑民船时,谭建华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11年入警第一天,谭建华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字里行间满是坚定:“湄公河需要守护者,组织安排在哪,我就战斗在哪。”

成为53101艇党支部书记后,他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创建“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使命担当”党建品牌,探索“船舱微党课”,把党课搬到驾驶台,结合实战案例讲初心。谭建华带领党支部打造“湄公河便民服务圈”,为沿岸百姓提供航道咨询、设备检修,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53101艇党支部先后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云南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被公安部授予集体一等功、集体二等功。

14年来,他参与的联合执法行动中,所驾驶的53101艇累计护航船只数千艘次,救助遇险商船200余艘次。谭建华说:“在船艇上迎风破浪的半生,坚定了我一生的信念,做好一名‘湄公河卫士’,驾艇护民、戍边护国。”

本报记者 邓清文

  • 守护游客开心安心放心

  • 整合资源 暖心服务

  • 报头

  • 践初心 护安全

  • 只进一扇门 能解万家忧

  • 丽江构建“类案同调+云端止纷”诉源治理新机制

  • 威信县构建法治课堂体系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