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和茜 通讯员 杨琨) 近日,古城区人民法院旅游专门法庭通过“线上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成功在诉前化解一批涉及26名外地业主的房产委托经营合同系列纠纷。这是当地法院深化诉源治理、运用智慧司法服务群众、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实践。
据介绍,该批纠纷源于20年前签订的《物业租赁经营合同》。合同约定由某公司统一经营酒店并暂扣部分租金作为更新改造资金。合同期满后,双方就这笔资金的退还问题产生争议。由于业主分散在全国多地,他们委托律师准备提起诉讼。
收到纠纷线索后,古城区人民法院旅游专门法庭考虑到当事人异地诉讼不便,主动引导他们通过“和合丽法”线上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进行诉前调解。法院联合辖区综治中心,迅速指派调解员开展工作。
该案件涉及人数多、标的额较大,双方诉求差异明显。若进入诉讼程序,后续可能涉及的审计、鉴定等环节将使维权过程漫长且成本高昂。面对这块“硬骨头”,法官与调解员没有畏难,他们精准抓住“更新改造资金退还”这一核心争议点,巧妙地将法庭此前审结的同类生效判决作为调解基础,为化解矛盾提供了清晰预期和可行方案。
在“和合丽法”线上调解室,法官向当事人耐心释法析理,阐明参照已有生效裁判原则进行调解,既可高效解决争议,又能避免诉讼之累。法官的专业解读和坦诚沟通,促使双方态度逐渐转向务实。最终,各方就退款事宜达成一致,并通过平台在线签订调解协议。法庭随即对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赋予了其强制执行力,确保了调解成果的落地。
此案的成功化解,是古城区人民法院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一体化的具体体现。通过综治中心的联动协调与“和合丽法”平台的数字赋能,法院不仅实现了跨地域纠纷的“一站式”化解,更通过“类案同调”模式,强化了裁判规则的示范引导作用,从源头上减少了同类纠纷成讼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