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麒麟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接待大厅里工作人员正认真记录来访群众诉求,墙上“耐心倾听 精准分流”的标识,见证着基层纠纷化解的务实实践。
2025年5月,麒麟区聚焦标准化、多元化、长效化标准,把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平安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同驱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同运行,形成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范的强大合力。
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原则,麒麟区系统推进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在区里设有“四区多室”综合性指挥平台,镇上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或司法所建立服务站点,村里也设立相应的服务阵地,实现群众诉求“一地解”。
太和街道按照便于工作、利于协同、服务群众的原则,在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打造集矛盾调解室、命案防控调度研判室、网格管理室、心理疏导室等于一体的“一厅多室”综治中心,实现从分散办公到集成作战的转变,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接待、咨询、受理服务。
寥廓街道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目标,在交通便利、群众知晓度高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实体化阵地,设置一体化群众接待窗口,推动服务窗口前移、治理资源下沉。
“真没想到,不用东奔西走,在综治中心就把遇到的麻烦事全解决了。”一起纠纷的当事方,重庆市某旅行社负责人肖某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8月,导游佘某因挪用团费导致20名游客无法入住,还涉及4万余元历史债务。寥廓街道综治中心联动多部门,4小时解决游客住宿,次日促成双方签订协议,一场可能激化的纠纷在高效专业的处置中得到化解。
“我们想让群众遇到问题时,无论矛盾涉及多少个部门,只要踏进综治中心就安心。”寥廓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孙荣说。
阵地是基础,合力是关键。在太和街道,当事人张某因感情纠纷受到前男友李某骚扰威胁,街道综治中心接报后,联动街道、派出所、社区等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心理疏导、普法教育、经济补偿协商等方式,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升级的矛盾纠纷。
寥廓街道整合多部门,采取“常驻+随驻”模式,基层层面组建78人专业调解队伍,成立6个行业性调委会;专业层面依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联系服务点”“周二律师值班日”等制度,引入优质法律服务资源;部门层面则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复杂矛盾处置合力。
在区级层面,综治中心实行“1+11+N”的联动模式,由政法委牵头,公安、法院等11个部门常驻,群团联盟等其他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随驻”。无论群众遇到的是邻里纠纷、劳务矛盾还是家庭问题,在综治中心都能找到对口的专业人士,不用再跑多个部门。
自今年5月建成运行以来,麒麟区综治中心接待来访群众488人次,共登记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357件,全部完成分类流转交办。截至10月27日,共化解3342件,化解率高达99.5%。
“很多看似难解的疙瘩,背后是信息不通、沟通不畅的堵点,我们搭建平台是解决这些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麒麟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郭华良说,通过全链条闭环机制,确保每一个矛盾都能在此彻底化解,实现群众“只跑一次、案结事了”。
本报记者 隋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