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近年来,各地扎实推进为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有一些顽疾依然存在。比如有的部门,会议时间是缩短了,但是开会的频次没有降下来,基层干部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有的部门文件的数量是少了,但是发文的名目却变多了,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一箩筐,光看完文件都够呛,更别提抓落实;还有的地方,打着“精细化管理”的名号,职能部门挂牌越挂越多,牌子一旦挂上,相应的考核、材料报送、工作留痕等要求一并涌来,此外还有上级组织的派活、督办、排名、问责等方式层层加码,给基层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背后暴露出的,是一些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
有道是“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为基层减负,只有从上面做起,从根子抓起,从源头减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才能真减负、减真负。一方面,上级要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在安排部署某项工作后,多提指导性意见,少些命令式指挥;多与基层一同研究推进工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非通知一发了之,到点催货,催不到就通报,以免陷入基层疲于应付、自己抓耳挠腮、上级无奈不满的怪圈。另一方面,要带头加强工作统筹。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工作,对一些只涉及本级、无需基层配合完成,或不切合本地区实际、无法落地的工作,就无需再层层摊派,避免让基层劳神费力做无用功。同时,适当压缩上传下达、汇总统计等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基层一线去完成工作,让基层慢工出细活、久久能为功。
为基层减负,行胜于言,行动才是最有力的带动。只有从当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领导做起,拿出措施、拿出魄力,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战,才能切实把基层的负担减下来,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更好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