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里,飘出咖啡香与茶香;斑驳的砖墙下,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摄vlog;老宅改造的文创空间内,游客正自制咖啡豆手链……思茅老街上,咖啡香与茶香在巷陌间交织弥漫。
位于巷子一侧的嘉米纳茶咖店内,重庆游客李昱洁轻抿一口香浓的手冲咖啡:“在这里时间好像慢下来了。左手咖啡右手茶,这是来到普洱才能享受得到的惬意。”
戴家巷,这条藏在普洱市思茅城中心的百年老街,正经历一场嬗变——传统烟火气与现代文艺范在此交汇共融,焕新的空间带来了焕彩的生活。
“青石板、四合院、四街一巷是我们思茅人的乡愁。我们在城市更新建设中,既努力延续老城风貌,又力图实现一砖一瓦皆为百姓宜居,一楼一景尽显时代风貌。”面对城市更新、古街保护与发展的时代课题,思茅街道老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戴彬介绍,社区采用微改造、微更新的绣花功夫,对老街古建筑和文化遗址进行修复,将在地文化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保留斑驳的砖墙、古老的窗棂等历史痕迹,同时改善基础设施,拆除违章搭建及乱搭乱建,改造管线错乱及墙面凌乱,修缮青石板路。
这条承载百年市井烟火的老巷子历经系统改造,承托起周边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住户们留下来了,街坊邻里依旧亲近热闹,不同的是许多新业态、新功能也进来了。年轻人爱的咖啡烘焙、品牌餐饮,游客们所需的食酒花茶、民宿文创都出现了。
“您尝尝这杯酸木瓜特调,用的是本地咖啡豆,还配上本地的酸木瓜。”在“嘉米纳”咖啡馆,店主黄晓婕正向客人介绍特色饮品。2023年,她辞去城市工作返乡创业,将戴家巷一幢老宅改造成融合茶咖文化的小店,她说:“我从小在这里长大,更懂这条老街的味道。我们坚持用本地食材,讲述普洱故事。”
戴家巷9号的“一草巷子”,原为清代富商住宅,如今成为文艺气息浓厚的小院;老邮局化身“昕艺时光邮局咖啡馆”。此外,雷永丰茶号、野鸭塘咖啡馆等店铺通过“老街周末”市集联动,形成“漫步式消费”场景,近年来带动街区客流量突破200万人次。
老巷是生活腔调,也是文化场。文化的滋养、情感的共鸣与认同的再造也伴随着更新改造全过程。思茅街道积极搭建起线上线下推广矩阵:线上,通过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展示商户特色,推出“非尝‘阔’以”系列推文,配上“巷往”等话题引流;线下,由街道干部职工、社区工作人员带队探店,制作“美食打卡地图”。
如今的思茅老街三步一咖啡、五步一茶馆,40余家特色店铺串点成珠,涵盖文创、手作、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这条百年老街如今已成为普洱的城市会客厅。古朴风貌记录着岁月沧桑,咖啡茶香氤氲着时代气息,传统与时尚在此和谐共生,绘出一幅老街新韵的生动画卷。
“戴家巷还是我们熟悉的样子,但又变得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有活力,我们打心底里高兴。”生于此长于此的胡兰感慨。“老破小”的街区通过“微整容”,摇身一变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打卡点,一个个沉睡的、静态的文化标本也在这样的更新中苏醒、焕活。
本报记者 胡梅君 高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