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向红河县迤萨镇最高处的马帮古城,这座中西合璧的城堡式建筑犹如披上了一袭金色外套,更显挺拔巍峨。马帮古城去年末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如今正以全新姿态拥抱现代城市文化需求,成为镶嵌在西南国境线上的璀璨明珠。
迤萨,在彝语中意为“干旱缺水之地”,现在却奇迹般地成了一座“马背驮来的繁华之城”。
1853年,第一支马队从这里启程,打破山路寂静。马帮商人以无畏的勇气,开辟了通往越南、老挝、缅甸等国的黄金商道。他们驮着土制食盐远行,换回山货与药材,开启了迤萨马帮“下山创业”的辉煌篇章。
随着商队足迹遍布四海,财富如潮水般涌来,迤萨迎来了黄金时代。商人们心怀故土,携重金归来,倾力打造出一幢幢中西合璧的城堡式、庭院式民居,这些建筑被赞誉为“江外建筑大观园”。在不足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矗立着467栋这样的建筑瑰宝,至今仍有156栋散落县城各处,其中18栋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同编织了马帮古城独特的文化肌理。
历经修旧如旧改造工程,东门片区的每一块砖石、每一面墙壁都得到精心的修缮,东门马帮文化广场规模也得到扩大,这一区域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在古老的“姚初院”与“钱二官院”选址组建的红河县博物馆正式开馆。馆内,从新石器时代的有肩石斧到清代的麻江型铜鼓,从“一代盐王”杨积生的盐行照片到誉满南洋的“同义丰”商号介绍,每一件文物、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文字,都在诉说着马帮的艰辛与辉煌,展示“敢闯敢拼、开放包容”这一独属红河县的城市文化内核。“城市更新改造不仅是对城市外在面貌的革新和改变,更是对城市内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红河县博物馆馆长潘丽兰深情地说,“我们的使命就是让这些沉默的建筑和文物‘开口说话’,以马帮古城博物馆为载体,传递‘解放思想、敢闯敢拼’的马帮文化精神。”
红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艳莲介绍:“我们坚持‘保护第一’,在系统性保护古城肌理的同时,积极引入文化创意、艺术展示等新业态,目标是将马帮古城从静态的历史遗存,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客厅和公共文化服务高地。”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大投入,推进古城修复改造,加强文物保护,创新文化传播手段,让马帮文化焕发新生。
红河县将马帮古城的建筑元素与艺术风格融入艺术创作中,开发了抱枕、丝巾、钥匙扣等马帮特色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紧扣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思路,创作庭院剧《马帮·女人》,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马帮故事为背景,展现红河县丰富的民族歌舞和深厚的马帮文化底蕴,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红河县接待游客7.22万人次、同比增长13.39%,实现旅游总花费7544.61万元、同比增长17.68%,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县域经济在古建筑里重焕新机。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马龙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