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参观城市会客厅!”当记者走进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弥城镇建宁公园的弥渡城市会客厅,智能讲解机器人导游热情相迎。
这个城市会客厅由1956年建成的弥渡县农机修造厂一座旧厂房改造而成,另外一座厂房则改造成为“非遗传承展演中心”,两栋老厂房保留了鲜明的年代感和工业风元素,改造中未摒弃原有建筑特色,而是通过功能重塑与户外开放场景打造,实现活化再生。重点展示弥渡民歌、花灯艺术、历史文化以及城市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成为弥渡县城市更新的一大亮点。
以“花灯之乡”著称的弥渡县,注重把文化传承工作融入城市更新建设中,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民俗、传统等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乡土内涵。县住建局副局长苏建梅介绍,该县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以老城区改造为抓手、以文物古建筑保护为核心、以历史记忆重塑为目标,将绿美县城建设与花灯文化、民歌文化、“小河淌水”文化深度融入城市更新。
去年该县投入1800万元做水系,将世界文化IP“小河淌水”文化基因融入城市建设,引入“一横一纵”两条穿城溪流,用流水活化老城,打造溪流潺潺、城水相依的诗意景观,老城区的商业街区被盘活。同时,还保留了老城传统街巷规制,修建文献楼、朝阳门、中和门、燿德门、仁寿门5座牌坊门楼,修缮城隍庙、西河观等27处古建筑和熊家大院、朱家小院等乡贤名士古院落,通过微改造促进老城有机更新,延续传统文脉。历史建筑挂牌保护,让老城区成为集中展示弥渡文化的活窗口。
县里还将老城区老公安局、农贸市场和食品公司这些具有年代感的存量小空间逐一规划改造,成为顺城公园、建宁公园,还修缮青螺山古建筑群,政府将其活化利用为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三馆”与毗邻的青螺公园、城市会客厅等串联形成“公园休闲—文化打卡—历史探寻—非遗体验”的经典线路,而且将花灯元素融入到人文景观、园林景观、夜景灯光设计中……开辟独具当地特色、品格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同时,老街区商铺资源得到有效盘活,这里成为集美食、旅游、摄影、网红打卡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退休老工人马良驰感觉生活越来越惬意:“老城区休闲娱乐活动很丰富,老人和年轻人都喜欢,白天老年人会去跳舞、打棋牌、打羽毛球;晚上喝咖啡的地方,都坐满了年轻人,非常热闹。”
本报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秦正良 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