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观微议

治治猎奇吃播流量病

王琦

从灌油面包到生吞鸡蛋壳、新鲜芦荟蘸蜂蜜,近年来,以自虐式表演换取流量的猎奇吃播,正在成为互联网内容生态中的畸形产物,主播们用突破生理极限的表演,将吃播异化为一场荒诞的流量狂欢。

猎奇吃播的野蛮生长,本质是平台算法利用人性弱点的产物。某平台数据显示,一名主播的喝油视频收获47万转发量,而常规内容播放量仅数百次。这种悬殊的流量差异,暴露出算法推荐机制的致命缺陷——极端内容因能触发用户停留、评论、转发等行为,被系统判定为“优质内容”而获得更多曝光。

尽管反食品浪费法明确禁止宣扬暴饮暴食,但猎奇吃播的治理仍面临多重困境。其一,法律概念不够清晰,导致监管对象难以界定。其二,部分主播通过剪辑制造吞咽假象,或仅展示食物制作过程而回避实际食用画面,使得执法部门难以形成完整证据链。更严峻的是,一些MCN机构通过虚拟主体运营、跨平台转移账号等方式,形成“封禁—重生”的恶性循环。

治理猎奇吃播,需构建“法律底线+平台责任+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法律层面,应尽快出台司法解释,明确猎奇行为的违法边界。平台层面,需强化AI审核技术,对吞咽、痛苦表情、异物等视觉元素进行实时监测。行业层面,应建立MCN机构信用评级制度,将内容合规纳入考核指标。

猎奇吃播的治理,不仅是对法律尊严的维护,也是对网络文明底线的捍卫。当算法不再为极端内容推波助澜,当创作者不再以自虐为卖点,当观众不再为猎奇而驻足,网络空间才能真正回归清朗。

  • 报头

  • 电信服务在“智变”中升级

  • 树立清白家风

  • 遏止工程浪费

  • 治治猎奇吃播流量病

  • 下期介绍

  • 以系统治理思维守好高原明珠

  • 跳出“唯AI率论”窠臼

  • 微看点

  • 将文化传承融入毕业设计有意义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