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创新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吴胜辉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业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与数智化产业需求脱节的弊端,亟须创建契合新时代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技术赋能与机制优化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前者通过数字技术改变教学环境和学习手段,后者通过机制创新化解人才培育过程中的深层矛盾。基于技术与机制的双重助力,探寻数智化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既是职业教育应对行业变革的重要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

技术赋能:开发数智课程,优化实践教学育人才培养生态

创新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模块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动态更新机制,结合前沿技术和行业实际,可提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匹配度。具体而言,可结合行业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打造模块化、智能化的课程体系,开发适用于职业教育的数智化课程资源,赋能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升级。比如,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分析电商平台运营数据,训练学生的商业决策能力,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数字资源,塑造起灵活有效的在线学习环境,促使职业教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以技能培育为主的现代教育模式转变。

技术赋能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关系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是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职业院校应利用前沿技术,优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比如,职业院校可利用虚拟仿真实训、AI智能生成等技术构建仿真的实操环境,提升实践教学的精准性与实效性;职业院校可搭建产教融合云平台,通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等,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涵盖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电子商务项目运营等多个领域的实践实习岗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机制优化:破解数智职教人才培养的深层矛盾

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把产业需求和教育资源融合起来。比如,政府主管部门要牵头创建产教协同平台,把企业技术需求、高校育人目标和行业标准整合起来,促使资源高效调配。职业院校可同重点企业创建产业学院,共同规划课程体系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建由企业专家和高校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把实际项目引进课堂实践。此外,职业院校还可以探究“订单式”培养或者现代学徒制等类型方法,引领学生通过企业实习掌握数字化岗位技能,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符合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破解数智职教人才培养深层矛盾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职业院校可建立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育机制,设置虚拟现实课程开发、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专门培训项目,把数字化教学成果归入教师绩效评定体系,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创新动力和教学热情。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可基于校企合作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和技术研发活动,促进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吸引企业技术专家入校担任兼职教师,及时传递行业前沿信息和实战经验。

数智化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的打造是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所趋,也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技术加码赋予人才培育强有力的支持与全新手段,机制改良则搭建了技术和人才培育系统的制度架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推进,共同助力职业培训向智能方向发展。面向未来,职业院校要深入强化信息技术同教育教学相融合的程度,进一步健全产教共同培育体系、师资力量及质量考评制度,着重塑造数字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兼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有力的人员支持。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5年度课题“基于数智技术的湖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JK25BZY045)的研究成果]

  • 报头

  • 将劳模精神融入体育思政教学以提升育人能力

  • 创新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以培育高素质医学人才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借助高校党建优势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 探索英语文学教学的创新路径

  • 以非遗激活文旅发展新活力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