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亮点
“过去生菜论斤卖,现在数着叶子论棵卖。”看着眼前长势良好的生菜,嵩明丰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蒲长文眼里满是喜爱。25年前,老蒲带领5户农户试种生菜,以此为起点,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生菜种植面积已达1万多亩,产量2万吨。
什么技术适用?有哪些操作规范?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蒲意识到:“谁制定标准、手握品牌,谁才拥有话语权、定价权。”
在县里帮扶下,老蒲牵头成立嵩明生菜协会,制定《结球生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注册了“嵩明生菜”地理标志商标。“按照标准化种植的生菜,销路好,价钱也好。不仅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收购价还比本地市场价高出了近两成。”他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嵩明县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和全省常年蔬菜优势产区。“在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用标准化推动产业化,才能以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丹介绍,目前,全县形成了以阳先公路为轴线,北至嵩阳普渡,南至杨林张官营,面积40000余亩的精细蔬菜种植带,与5个镇、街道集中种植区域互为补充,构成了嵩明蔬菜“一带多片”种植格局。
入秋,杨林镇核桃村委会的3100多亩甜脆豌豆迎来采摘销售旺季,每天交易量达20吨。村民李钊正在搬运豌豆装车,他说:“加入合作社,种菜有人教,冬种豌豆、夏种奶油豆,全部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客商认准商标收购,增收致富妥妥的。”
有了好产品,更要有好品牌。嵩明县加快推进绿色、有机蔬菜认证,积极推广“嵩明香菜”“嵩明生菜”“嵩明甘薯”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嵩菜”品牌体系,深化与生鲜连锁、大型商超等合作,拓展高端市场,支持净菜加工、预制菜等产业发展。2025年上半年,全县完成蔬菜播种面积32.55万亩,产量75.87万吨,产值8.87亿元,蔬菜销往北京、广东、上海、福建等省市,以及东南亚等地,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本报记者 李树芬